英文名称珀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
概述珀尔帖效应[1]就是电流流过两种不同导体的界面时,将从外界吸收热量,或向外界放出热量。这就是珀尔帖效应。由珀尔帖效应产生的热流量称作珀尔帖热。对珀尔帖效应的物理解释是: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相反,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运动时,从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
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尔贴发现了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即温差电效应。由N、P型材料组成一对热电偶, 当热电偶通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 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称这种现象为珀尔帖效应。
半导体致冷器, 也叫热电致冷器或温差致冷器, 它采用了珀尔贴效应.
珀尔帖效应实验仪实用新型属于物理学用的教学仪器。它选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多个电偶对。当直流电流进N—P型电偶对时,电偶对右端吸热,形成冷端,连接一透明冷室;左端放热,形成热端,连接一散热水箱。配以温度计、毫伏表、可演示珀尔帖效应、赛贝克效应,具有方便、直观、效果明显的优点。作为冷源演示热学现象,是一种不需冷媒的,方便、直观、清洁、无毒害的教学冷源。
其特征是选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形成多个电偶对,组成冷板,当直流电流进N—P型电偶对时,电偶对右端吸热,形成冷端,连接一透明冷室,电偶对左端放热,形成热端,连接一散热水箱。
致冷器采用了珀尔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