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表面再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晶体表面再构(Reconstruction):

晶体表面不是简单的三维晶格的终止,而是一种特殊的相——表面相。在表面相中原子的排列和化学组成与体内不完全相同。如果体内与表面平行的晶面上的2个基矢是为a1和a2, 则表面二维晶格的基矢为可能与此不同的a1s和a2s,这就称为表面再构现象。

表面再构的情况有两种:①a1s∥a1,a2s∥a2 , 则a1s=pa1,a2s=pa2, 这时采用符号R(h1h2h3)p×q来表示表面再构。例如Si(111)7×7即表示Si(111)表面原子排列的周期是体内的7倍。②a1s,a2s与a1,a2不是相互平行,但夹角相同,这就相当于旋转了一定的角度,这时采用符号R(h1h2h3)p×q-Q来表示表面再构。例如Ni(100)√2×√2-45(S),后一个括弧内注明的是表面的吸附原子。

表面再构往往与表面原子的弛豫 (因表面原子的受力情况与体内不同,则表面原子有所位移) 和原子的吸附有关。表面再构的几何规律可由低能电子衍射(LEED)实验来得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