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经义考〉研究》出版信息】

丛 书 名: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

定 价:58元

作 者:张宗友 著

发布日期:2009-4-27

页 数:372页

字 数:400千字

包 册:12

ISBN :978-7-101-06580-0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1

开 本:16开

【《〈经义考〉研究》内容简介】

朱彝尊的《经义考》在经学和目录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本书梳理了《经义考》的版本、源流,具体分析了《经义考》的条目体系、分类体系、提要体系和按语,详细研究了《经义考》与《文献通考》《经义考补正》《四库全书总目》等其他著作的关系,并将定量研究与文献考论相结合,旁征博引,分析精当,探讨并总结了《经义考》的成就、不足及其影响,在文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经义考〉研究》部分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经义考》之成书与版本

(一)《经义考》之成书

(二)《经义考》之版本

二、《经义考》问世原因探析

(一)《经义考》问世原因成说探源

(二)《经义考》问世原因新探

三、《经义考》研究现状及本书思路

(一)《经义考》研究现状

(二)本书研究思路

四、经学目录之概念及源流

(一)学科目录的概念与分野

(二)经学目录的概念

(三)经学目录的产生:郑玄《三礼目录》

(四)经学目录的发展:从《经书目录》到《授经图》

(五)清代经学目录的兴盛

(六)经学目录的特点

第二章论《经义考》之条目体系

一、《经义考》的条目著录体系

(一)条目著录结构的总体特征

(二)以氏领书:重视学术源流

(三)四柱法:图书流存的详细记录

二、《经义考》条目统计与分析

(一)从四柱分类上看朱《考》的条目著录

(二)从朱《考》条目时代分布上看经学发展的面貌

(三)从作者著录上看经学发展的面貌

三、《经义考》条目著录之不足

(一)版本未著录

(二)体例或未一

(三)著录有淆失

第三章论《经义考》之分类体系

一、分类是衡量目录的重要标准

二、《经义考》以前之经籍分类

三、《经义考》分类体系

(一)御注类与敕撰类

(二)易类

(三)书类

(四)诗类

(五)周礼类、仪礼类、礼记类、通礼类

(六)乐类

(七)春秋类

(八)论语类

(九)孝经类

(十)孟子类

(十一)尔雅类

(十二)群经类

(十三)四书类

(十四)逸经类

(十五)毖纬类

(十六)拟经类

(十七)承师类[广誉附]

(十八)宣讲类与立学类

(十九)刊石类

(二十)书壁类

(二十一)镂板类

(二十二)著录类

(二十三)通说类

(二十四)家学类与自叙类

第四章 论《经义考》之提要体系

一、中国古代目录提要的体例

(一)叙录体

(二)传录体

(三)辑录体

(四)辑考体

二、《经义考》辑录文献分析

(一)辑录文献中引用典籍之分析

(二)辑录文献中诸家论说之分析

(三)辑录文献中单篇文献之分析

三、《经义考》辑录文献的特点

四、《经义考》辑录文献指瑕

第五章 论《经义考》之按语

一、《经义考》按语概论

(一)辑佚类

(二)考辨类

(三)解说类

二、专论:《经义考》尚书部分按语探析

(一)《经义考》尚书部分按语综述

(二)《经义考》尚书部分考辨类按语条辨

(三)《经义考》尚书部分考辨成就小结

第六章 论《经义考》与前代文献之关系

一、《经义考》与前代文献关系概论

二、论《经义考》与《文献通考.经籍考》

(一)著录体例

(二)著录内容

(三)结语

第七章 论《经义考》之学术影响

一、《经义考》学术影响概论

(一)对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影响

(二)对目录编纂的影响

二、专论一:论《经义考补正》

(一)翁方纲及其《经义考补正》

(二)《经义考补正》的成就

(三)《经义考补正》疑误考

(四)《经义考补正》的特色与不足

(五)附:论《经义考补正》提要二种

三、专论二:论《四库全书总目》与《经义考》

(一)《四库总目》对《经义考》的引用统计

(二)《四库总目》对《经义考》条目部分的引用

(三)《四库总目》对《经义考》提要部分的引用

(四)《四库总目》对《经义考》按语部分的引用

(五)《四库总目》对《经义考》失误的校正

(六)《四库总目》误引《经义考》考

(七)小结

第八章 馀论

征引书目

古籍之属

现代著作

后记

【《〈经义考〉研究》作者简介】

张宗友,安徽金寨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师。现致力于目录学与经学文献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