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行简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明,浙江东阳人。从吕祖谦学。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理宗颁《求贤》、《求言》二诏后,行简上疏言:“二诏之颁,果能确守初意,深求实益,则人才振而治本立,国威张而奸宄销。臣窃观近事,似或不然。”在列举若干时弊后,说:“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升侍读兼国子祭酒、吏部侍郎,先后代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绍定五年(1232),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时议收复三京,行简进言:“自古英君必先治内而后治外。”“帝王欲用其民者必得其心以为根本。数十年来,上下皆怀利以相接而不知有所谓义。民方憾于守令,缓急岂有效死勿去之人?卒不爱其将校,临阵岂有奋勇直前之士?”寻拜右丞相。端平三年(1236),升左丞相。嘉熙三年(1239),授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每以上游重地为念,请建节度宣抚使提兵戍夔,边事稍宁。四年,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鲁国公。卒于家,赠太师,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已佚)。
另【1】:
乔行简:字寿朋,当今皇帝为东宫太子时,曾为太子师傅,任职东宫太子詹事,素与太子相得,出入东宫不禁。后来,先出任兵部右侍郎,又擢右都御史,代掌都察院事。云贵苗乱,先皇帝下诏,进其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云南、四川、贵州、湖广军讨之,抚剿并重,遂平苗乱,论功晋封一等侯,加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后以丁忧致仕,为母守孝。
当今登极,复诏其为太子太师,教授课业,辅导东宫太子,位在诸太子侍讲之上,两朝帝师,帝国侯爵,后封公爵
其人须发俱黑,约五十许,须发齐整,风神俊朗,年轻时风靡无数贵妇名媛,而岁月历练出来的威严庄穆的气质,更是令人难以作刘桢平视,自有另外一种慑人心魄的非凡气势。
其人忠义自许,才器敏达,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又素有智略,善权谋应变,当今皇帝依之为心腹,曾经起用为陇右总督
另【2】:
乔行简
【原文】
嘉定间,山东忠义李全跋扈日甚,朝廷择人帅山阳,一时文臣无可使,遂用武国。国,武夫也,特换文资,除太府卿以重其行。乔寿朋以书抵史丞相曰:“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绍兴间,不独张、韩、刘、岳为之,杨沂中、吴玠、吴璘、刘錡、王燮、成闵诸人亦为之,岂必尽文臣哉?至于文臣任边事,固有反以观察使授之者,如韩忠献、范文正、陈尧咨是也。今若就加本分之官,以重制帅之选,初无不可,乃使之处非其据,遽易以清班,彼修饰边幅,强自标置,求以称此,人心固未易服,恐反使人有轻视不平之心,此不可不虑也。”史不能从。国至山阳,偃然自大,受全庭参。全军忿怒,囚而杀之。自此遂叛。
【译文】
宋宁宗嘉定年间,山东忠义李全跋扈的情况日趋严重,朝廷要选人去镇守山阳,一时没有文臣可派,仓促间选定了武国。武国是武人出身,朝廷特别为他更换文职,担任太府卿(掌理财物库藏的官)的职位,以加重他此次出任的份量。
乔寿朋(乔行简,东阳人,字寿朋,谥文惠)写信给史丞相(史浩,鄞人,字直翁)说:
“祖宗设立制置使,多用名将。高宗绍兴年间,不只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曾经担任过,杨沂中(字正甫)、吴玠(陇干人,字晋卿).吴璘、刘錡、王燮、成闵(邢州人,字居仁)等人也担任过。哪里一定得用文臣呢?至于文臣担任边帅的事,大概都以观察使的身份出任,如韩琦、范文正、陈尧咨就是。现在给他加上朝中大臣的官衔,表示注重边帅的选派,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使他的外表和本质完全不合,仓促之间从武将转为清望官,他就会尽力修饰边幅,勉强想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官位相符。但是一般人本来就对武国的改授文职不满,再强加矫饰,恐怕更让人生出轻视不平的心理,这不能不仔细考虑。”
史丞相不肯听。武国到山阳以后,果然摆出一副朝廷重臣的架子,要求全体部属大礼参见。全军愤怒不已,因而杀了武国,从此反叛朝廷,暴乱久久难平。
-----------------------------------------------------------------------------------------------------------------
诗作
游三岳山
年代:【宋】 作者:【乔行简】
疑是乘风到九天,不知身在此山巅。
万家攒簇炊烟底,一水萦纡去鸟边。
便学尘缘轻似羽,何妨诗意涌如泉。
停杯更待林梢月,归去家僮相未眼。
池荷
年代:【宋】 作者:【乔行简】
萱草轩窗处处幽,酒中不著客中愁。
芭蕉叶上无多雨,分与池荷一半秋。
晚年自况
年代:【宋】 作者:【乔行简】
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
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
-----------------------------------------------------------------------------------------------------------------
三山玉凤歌东阳
文/毛天哲
东阳-歌山画水之地
据【东阳民间故事】传说,乔行简仕前,曾师从吕祖谦。某年,祖谦娶媳,行简作《牛羊游春图》往贺。金华诸生小觑之,席间,有人指《牛羊游春图》出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行简应声而对:“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哺——”。金华诸生为之动容。忽报村上演戏,请祖谦赐台柱对。祖谦命之行简。行简勿辞。趁兴命笔疾书:“金鼓动动动,实劝你不动不动不动;”祖谦点头称赞,群生屏息,但看下联。行简微理椽翰,续笔:“玉箫何何何,且看我如何如何如何。”笔势收处,赞声雷动,四座叹服。
永康生员,见行简才高,即请教对永康方岩五指岩绝联:“五指岩,岩五指,指指立地;”行简思之有顷,对道:“八面山,山八面,面面朝天。”此联一出,祖谦为之叫绝。行简施礼再三说:“东阳有联:玉山、凤山、歌山,三山玉凤歌东阳;乔某思之三年勿能对,谨以请教。”说罢拱手,众生默然,无一能对。据闻此联流传至今尚无续联。
夜读至此,吾手痒,即对之曰:诗经,书经,礼经,九经诗书礼西戎。
-----------------------------------------------------------------------------------------------------------------
1.日积月累:谓一天天一月月长久地积累起来
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益张。――《宋史•乔行简传》
2.《宋史•乔行简传》:“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3.听言不厌其广,广则庶几其无壅,
择之不厌其审,审则庶几其无误。《宋史•乔行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