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北冰洋
英文名称 :Arctic Ocean
法文名称:Océan Arctique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名称由来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概况
位置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
面积1 31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
范围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在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有白令海峡通太平洋,在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以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亚·汤姆逊海岭与大西洋分界,有丹麦海峡及北美洲东北部的史密斯海峡与大西洋相通。
深度平均深度约1,200米,南森海盆最深处达5,449米,是北冰洋最深点。
综述 地球上最小的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四周为北美大陆、欧亚大陆和格陵兰。面积12,257,000平方公里(4,732,000平方哩)。平均水深988公尺(3,240呎),最深处5,502公尺(18,050呎)。有三条横贯海底的海岭。中央一条叫罗蒙诺索夫海岭(Lomonosov Ridge),从埃尔斯米尔岛延伸到新西伯利亚群岛,长1,760公里(1,100哩),宽60∼190公里(40∼120哩),平均高3,050公尺(10,000呎),深900∼1,650公尺(3,100∼5,400呎);把北极海盆分为欧亚海盆(Eurasia Basin)与美亚海盆(Amerasia Basin)。欧亚海盆被一条从大西洋海脊展伸过来的南森海底山脉(Nansen Cordillera)分为南森海盆和弗拉姆海盆(Fram Basin)。美亚海盆被阿尔法海底山脉(Alpha Cordillera)分为马卡罗夫海盆(Makarov Basin)和加拿大海
北冰洋上空盆。
有将近1/3洋面底下为大陆棚。阿拉斯加和格陵兰以北的大陆棚宽90∼190公里(60∼120哩),西伯利亚楚克奇(Chukchi)以北的大陆棚宽480∼1,750公里(300∼1,100哩)。大陆边缘被许多海底峡谷所切割。其中最大的是圣安娜海槽(St. Anna Trough),宽170公里(110哩),长480公里(300哩)。
在欧亚大陆一侧,许多岛屿和半岛分隔成五个主要边缘海︰楚克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喀拉海(Kara Sea)和巴伦支海(Barents Sea),这些边缘海占北冰洋面积的36%,但仅容纳2%的水量。除加拿大的马更些(Machenzie)河和阿拉斯加的科尔维尔(Colville)河外,所有河流均汇入这些浅海。
斯匹茨卑尔根(Spitsbergen)和格陵兰之间的水道是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水道,流入北冰洋的水量有78%来自大西洋底部。上层海水流入大西洋,称为东格陵兰海流。随海流漂移至大西洋的冰山对大洋的热平衡和北大西洋的航行均有重要影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的水量约占20%。其馀2%为降水补给量。通过各种渠道的水量交换估计为每秒600万立方公尺(2亿1千万立方呎)。
北冰洋海水可分成三层︰表层200公尺(650呎)因降雨、冰冻等原因温度变幅较大,高低相差4℃(7 ℉),含盐量28∼34;中层200∼900公尺(650∼3,000呎)之间有大西洋流入的海水,温度1∼3℃(34∼37 ℉),含盐量34.5∼35,底层海水温度在0℃以下,含盐量与中层相同。从浮冰漂流的方向和速度可以识别表层水流的运动情况。在整个美亚海盆可以观察到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这一环流的北端分成两股,其中一股通过格陵兰和斯匹茨卑尔根之间的水道进入大西洋,成为东格陵兰海流,流速为每秒15∼40公分(6∼16吋)。
因为覆盖著冰层的洋面反射阳光,海水温度低,北冰洋的浮游生物只有其他海洋的1/10.鱼类只有北极鲑和北极鱈。哺乳动物生活在水中的有耳海豹、皮海豹、毛海豹、海象和各种鲸鱼,栖息在陆地上的有北极熊和北极狐。所有这些动物都是爱斯基摩人的狩猎对象,有的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参阅北极区(Arctic)条。
地理特点地理分区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北冰洋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北欧海区。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许多岛屿。北冰洋周围的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丹)、加拿大和美国。北极地区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分布最广。
北磁极1985年北磁极的位置在西经102°54′,北纬78°12′。
自然环境海岸线北冰洋地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
洋底地形北冰洋陆棚发达,最宽达1 200千米以上。中央横亘罗蒙诺索夫海岭,从亚洲新西伯利亚群岛横穿北极直抵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岸,峰顶一般距水面1 000-2 000米,个别峰顶距水面仅900多米,有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它把北极海区分成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门捷列夫海岭将该海盆分隔为加拿大和马卡罗夫两个海盆)和南森海盆。海盆深度均在4000-5000米之间。在北冰洋中部还有许多海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有一带东西向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区与北欧海区的分界。北欧海区东北部为大陆架,西南部为深水区,以格陵兰海最深,达5.527多米。
气候北冰洋气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仅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北欧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暖季多海雾,有些月份每天有雾,甚至连续几昼夜。北极海区,从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温约为1-1.7℃,在滨海地带水温全年变动很大,从1.5-8℃;而北欧海区,水面温度全年在2-12℃之间。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处,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间温水层,水温为0-1℃。
洋流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北冰洋洋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东格陵兰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拉布拉多寒流。
冰盖与冰川北冰洋水文最大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米。
极光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六个月是无昼的黑夜(10月至次年3月),这时高空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无夜的白昼。
海洋资源
矿物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岸地区及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群岛与格陵兰岛上的煤田,科拉半岛上的磷酸盐,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海洋里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形成原因北冰洋是如何起源的?海洋地质学家通过长期研究认为:北冰洋的形成,它和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和解体有着很大关系。洋底的扩张过程,起自于古生代晚期,而主要是在新生代实现的。它是以地球北极为中心,通过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的洋底扩张运动,而产生了北冰洋海盆。现在北冰洋底所发现的“北冰洋中脊”,即为产生冰洋底地壳的中心线。在本洋底还同时发现了与北冰洋中脊相平行的两条海岭枣罗蒙诺索夫海峡和门捷列夫海峡(即老大洋中脊),说明北冰洋的海底扩张运动,曾进行过不只一次。
交通运输北冰洋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地理位置很重要。目前北冰洋沿岸有固定的航空线和航海线,主要有从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北冰洋航海线和从摩尔曼斯克直达斯瓦尔巴群岛、雷克雅未克和伦敦的航线。
探索研究俄罗斯北冰洋底插旗引发北极科考热
2007年8月 2日,俄罗斯北极考察团在北极点附近成功下潜两艘微型潜艇,并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的海床上,以此来证明俄罗斯对该海域的主权拥有。
杜马副主席潜至北冰洋底
俄罗斯杜马副主席、北极考察团团长奇林加罗夫通过无线电设备通知考察船,他驾驶的“和平-1”潜艇在下潜到4261米时成功地抵达海床,他说“整个下潜过程非常平缓,我们周围是一片模糊的淡黄色的景色,我们没有在海床上发现有生命物质存在。”
俄潜艇下潜后,潜水员将一面1米高的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的海床上,并将一个载有信息的胶囊状容器放置在海床上,向后代证明俄罗斯探测和开发北极的能力。此外潜水员还在海床上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和海底环境样本,并将海底环境摄制成录像带。
据悉,这些材料将被带回俄国内做进一步研究,俄科学家希望这些材料能够证明北极点下的海床和俄罗斯海洋架是连在一起的。对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此次俄罗斯潜艇选择在北极点下潜不仅要展示俄罗斯开发和探测北极的能力,还要证明北极附近海域就是俄罗斯的领土范围。”
潜艇返回比下潜更困难
此次任务的最大挑战还是潜艇的返回过程,俄圣彼得堡一位北极考察专家说“潜艇所携带的氧气供应有限,如果在返回过程中潜艇被冰层卡住,或无法找到他们下潜的通道就会遇到危险。”据悉,潜艇将在海底停留大约1个小时,然后迅速返回。
反应 俄科考队行踪受美间谍飞机密切监视
2日,俄罗斯潜水员成功在北极点下潜并在海底插上一面钛金属国旗后,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6日美国将派遣一艘考察船前往北冰洋执行任务。
据悉,美国现有4艘极地科考船,此次将被派遣的是“Healy”号科考船,美国官员表示,目前北冰洋上出现了新的航道,科研机构也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资源,因此“美国必须更加积极地探索北极,以保护我们在这里的利益。”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科考队的行踪受到一架美国间谍飞机的密切监视。
■ 下潜全过程
●1日,俄北极考察团抵达北极点后就开始为潜艇下潜做准备,工作人员连夜在北极点附近挖出一个长25米宽10米的下潜通道。
●2日,俄罗斯潜艇并没有按照计划时间下潜,而是比原时间推迟了一个半小时左右。
●2日中午12点08分(北京时间16点08分),俄考察团团长奇林加罗夫亲自挂帅,“和平-1”开始下潜。在“和平-1”潜艇下潜到300米深时,“和平-2”开始下潜。
●下午4点08分,“和平-1”潜艇在下潜到4261米时触底。27分钟后,“和平-2”潜艇在下潜到4302米时触底
北冰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