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简介
杨氏太极拳式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即其子杨健候(1839-1917)其孙杨澄浦(1883-1936)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创始人
杨露禅(1799--1872)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陈长兴原精于炮锤,后来从学于河南蒋发,得太极拳艺。艺成后,在北平号称"杨无敌"。传子杨少候,杨班候,杨健侯(1839--1917),后由其孙杨澄甫(1883--1936)修定而成为现在流行的就是杨氏太极拳大架,有108式。
风格与特点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氏太极拳的套路及兵器
传统的套路还有杨氏老架太极拳,杨氏低架太极拳,杨氏用架太极拳和杨氏小架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还有太极推手,大履,太极散手,太极拳内功等流传于世。
杨氏太极拳为了配合现代人的健身习惯,还有其他套路流传下来,如24式,46式,竞赛48式,最新套路为广州胡氏所创,为67式。
杨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氏太极拳的兵器有杨氏太极剑杨氏太极刀杨氏太极棍。
杨式太极拳名称顺序
第一式 预备式 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
第二式 起势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第三式 揽雀尾 第十七式 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 单鞭 第十八式 斜飞式
第五式 提手上势 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
第六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式 白鹤亮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 手挥琵琶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第十式 手挥琵琶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二十七式 单鞭
第十四式 十字手 第二十八式 云手
————————————————————————
第二十九式 单鞭 第五十六式 单鞭
第三十式 高探马 第五十七式 下势
第三十一式 左右分脚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 转身蹬脚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第三十三式 左右搂膝拗步 第六十式 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 进步栽捶 第六十一式 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第六十二式 白鹤亮翅,
第三十六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第三十七式 右蹬脚 第六十四式 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 左打虎式 第六十五式 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 右打虎式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 双峰贯耳 第六十八式 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 左蹬脚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蹬脚 第七十式 云手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第七十一式 单鞭
第四十五式 如封似闭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第四十六式 十字手 第七十三式 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 抱虎归山 第七十四式 进步指裆捶
第四十八式 斜单鞭 第七十五式 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五十式 揽雀尾 第七十七式 下势
第五十—式 单鞭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五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五十三式 揽雀尾 第八十式 转身摆莲
第五十四式 单鞭 第八十一式 弯弓射虎
第五十五式 云手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
第八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八十五式 收势
第八十四式 十字手
补充
国家体委早在1956年与1959年前后以杨澄甫拳架为蓝本,编写了“24式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太极拳发展的需要,又特汇编了四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杨、陈、吴、孙),其动作均要求按传统练法编排,它对今后国内外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套路演练的基本理论,是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的准绳。杨公澄甫所著《太极拳术十要》、《太极拳之练习谈》,几经沧桑,至今仍然是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
杨氏太极拳发展形势是喜人的,如今遍及海内外,习练者日益增多,普及面更加广泛。愿太极拳为慢性病患者造福,为人类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