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利什曼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皮肤利什曼氏病 主要有东方疖。表现为原发性皮肤溃疡,一般不产生内脏病变。其病原体为热带利什曼氏原虫和硕大利什曼氏原虫。主要流行于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前苏联南部和中亚地区也有发生;中国新疆也有病例报告。传播媒介是静食白蛉和塞氏白蛉。人是引起干性东方疖(又称城区皮肤利什曼氏病)的热带利什曼氏原虫的主要贮存寄主,而野生动物大沙鼠则是引起湿性东方疖(又称乡村皮肤利什曼氏病)的硕大利什曼氏原虫的重要贮存寄主。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感染后可终生免疫。潜伏期是2~8个月,病变常发生在暴露部分的皮肤,病灶为单发或多发。初起时为一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形成表面有干痂覆盖的溃疡,并逐渐扩大,其边缘有一隆起的硬结区;有时数个溃疡可融合成巨大溃疡。在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出现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无合并症者可在2~12个月内愈合,遗留一个下陷的瘢痕。湿性东方疖的潜伏期和病程均较短,但病变发展快,常在6个月内自愈,因其病灶有浆液或浆液血性渗出,故名。在溃疡边缘硬结区穿刺,抽出物作涂片染色检查,若在单核细胞内找到虫体,即可确诊,抽出物也可培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