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揆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孙揆均

[近现代](一八六六至一九四一)字寒厓,江苏无锡人。书工瘦金体,能诗,有《寒厓集》。卒年七十五。《画人轶闻》

孙揆均(1866-1941),字叔方,又名道毅,号寒厓、江东孙叔、叔舫、老虎、鹤主(来鹤楼主人),江苏无锡人,孙继皋第九世裔孙。少孤,随兄嫂生活。1889年与吴稚晖、纽永建、丁福保、田其田等负笈江阴南菁书院,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举。官内阁中书、军机章京。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春,和吴稚晖一起携子、女由上海赴日,入住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该校校长嘉纳治五郎采纳吴稚晖意见,设立宏文书院,专收中国学生。孙揆均入该学院。当时东京有个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成城学校,系士官学校的预备班。日本政府规定外国人入士官学校须由其本国公使保送,唯独成城学校无须保送。中国公使蔡钧认为此预备班带有军事教育性质,故请求日政府凡入成城学校者应由他保送。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孙揆均、吴稚晖、蔡锷等二十六人同往使馆面请蔡钧保送九名同学入成城。蔡钧以自费留学生不得学军事为由,拒绝保送,学生围噪使馆,蔡钧怒而挟吴稚晖、孙揆均至东京警视厅。东京警视厅以妨碍治安罪将吴、孙驱除出境,史称“吴孙事件”。离日时梁启超亲自到码头送行,蔡元培恐二人途中有意外,特意改变行程,陪同二人乘同船归国。

孙揆均回国后,任甘肃兰州道台衙门文案。1908年于杭州孤山觅得一墓地,有石刻“岁寒厓”三字,遂自号寒厓。1928年夏北伐完成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孙任江阴县县长。孙文人出身,对治讼理察、主一县之政,非其所好,不久便辞职,调任中华民国大学院任秘书。后国民政府废大学院恢复教育部,孙揆均任教育部简任秘书。

孙揆均工诗善书,诗意苍朴,有诗集《寒厓集》传世。书作瘦金体,兼得褚遂良真韵,清俊苍秀,题额匾联流传颇广。老年后以鬻字为生,荣宝斋代为收件,写一副对联银洋八元,一把扇面银洋二元,商店招牌及娱乐场所广告一律拒写。世传女书法家吴芝瑛(孙揆均表弟廉泉的夫人)为鉴湖女侠秋瑾立碑传记、为救国上两宫太后书、写经等文字多为孙揆均代笔。

1941年6月30日,孙揆均因病去世,终年虚龄76岁。

(孙寒华撰,摘自《状元孙继皋》,无锡市史志办公室、政协无锡市崇安区委、无锡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无锡市档案局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