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无针注射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MIT无针注射器是由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MIT CANADA设计研发。MIT无针注射系统采用世界独创的低压无针注射技术,经过无数的临床试验,因其可信赖的功效和独特的技术,很快地被广大客户所接受。

MIT无针注射器分为2大类:美德(人用)和爱格(兽用)

技术原理:

MIT低压无针注射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使药剂加速到每秒200至300米的速度,并行成一股极其微小的液体留,迅速穿透皮肤表层,在软组织中扩散。

该设备整体呈手枪形状,方便手握操作,是一种高负荷无针注射系统,可以用来进行大规模疫苗。

MIT低压无针注射器通过控制压力,可随意改变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或表皮注射,并且可以精准地使药剂到达目标部位。

技术优势:

1环保,节约资源

全世界每年要处理160亿个针头,而有锋利的金属针头加橡胶活塞、塑料材料等多种成分在一起的废弃医疗器械垃圾的处理要比现有华兰无针无痛苦无交叉感染的注射器要高出26倍处理成本。给人类造成环境的极大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处理医疗器具垃圾、耗材时最头疼的问题。

2告别针头断裂的危险

传统针头注射器存在另一个明显的弊端:经常有注射人员在防疫的时候因为动物的挣扎而受伤,并且在注射过程中极易发生针头意外断裂事故,还有一些新闻报道中也时常披露在餐饮中间发现针头的事例。2000年至今,美国平均每年发生60万~80万例因针头断裂所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为此美国保险公司付出了巨额经济赔偿。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起有金属针头给药(皮下、肌肉)注射带来的医疗纠纷。不但使注射者受到伤害,并且给社会和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无针注射器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确保注射人员的安全,并且可以杜绝针头断裂及残留在动物体内。

3减少打针引起的皮下,肌肉组织的损伤及脓肿

金属针头的(皮下,肌肉)注射的给药方式会导致皮下,肌肉组织的损伤,产生囊肿,甚至感染。而经常注射的部位通常会形成硬块,影响肉质,有时候甚至不能食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无针注射可以避免囊肿和硬块的形成,提高肉质增加经济效益。

4杜绝交叉感染

现代工业革命发展给人类的生活、生存、 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有泡沫空气传播的病毒、“SARS”、禽流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性病毒流感,如用传统的(皮下、肌肉)给药都会带来无法避免的交叉污染传播的灾难。而在实际免疫当中,许多农户为了节省成本,经常不更换针头,使得整个免疫过程存在较大的交叉感染风险,一旦形成疫情,将会为整个生产体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无针注射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

5提高吸收效率

传统针头注射,药剂在注射部位形成团状,不利于吸收。华兰米特低压无针注射使药剂以雾状扩散形式扩散进入注射部位,增加吸收面积,提高吸收效果。(如图所示)

传统针头注射导致大量药物集中在一个点,无法被完全吸收,从而形成药物残留。而无针注射的药物完全杜绝了药物残留,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肉制品的安全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