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与荣誉“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 38名。村办企业,现有一个养猪场,一个免烧砖厂,企业总产值1000万元。胡寨村先后荣获市、县“五好党支部”、县“文明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养殖业胡寨村人均耕地3.3亩,地多粮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丰厚条件。依据饲料充足的资源优势,村民们产生了养猪习惯。在市场调研中,村支部、村委发现养猪大有市场发展前景。自1996年起,村里开始鼓励农户发展养猪业。召开群众大会,由专业户现身说法,为农户算养猪帐。同时,利用广播、标语等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养猪大户为村民传授养殖技术和知识,并开展党员联系贫困户活动。村里还出台优惠政策,为养猪大户提供场地,帮助架电,解决防疫等问题。并成立了购销服务公司,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形成生猪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良好的养猪致富发展环境,换来了农户极大的养猪热情。至1997年,生猪价格猛涨,进一步助推了群众养猪热。当年,全村发展种母猪1800头,生猪存出栏近2万头。户均仅来自养猪的收入近2万元。
搬迁由于受到传统村居的影响,胡寨村的村民们依然住在有寨沟,有寨墙的村落里。旧村庄由于缺乏规划,村庄道路九曲回肠,庄内猪粪、粪水到处流淌,一个小村庄里养上了近千头猪,村民出村庄晴天还要穿上靴子。不少农户因运不出粮食等物资而互相埋怨。胡寨组的胡玉龙、白宝民两家因猪粪乱流问题几乎三、五天就要吵上一架。猪粪乱流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何庄组的村民组长孙继章首先向村支部、村委提出了村庄整体搬迁计划。村里认真研究分析当时农户的经济实力和群众渴望搬迁的想法后,在开会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让全组人签字画押搞集体搬迁。村里在电网改造中,把变压器放在新村居民点规划区内,用以引导农户迁入新村居民点。孙继章既是一个养猪大户,又是一个建筑包工头,熟悉图址设计。他设计的新村规划和房屋结构深受农户欢迎。何庄组自1998年开始,动员农户搬迁,至2002年全组38户全部迁入新村居民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胡寨组、前胡组、蔡庄组在借鉴外地的经验的基础上把村庄规划为集镇式建筑,有街道,有门面,有下水道,有风景树。目前,全村已有四个村民组230户迁入新的居民点。搬迁的热潮正在胡寨村兴起。
进入新村居民点,需要5万元以上的建筑房屋资金,有钱的农户纷纷迁入了居民点,钱少的农户急了。抓住农民建房心切这一有利时机,胡寨村开展了以“富民工程”为主题的致富竞赛活动,鼓励有技术的农户养猪,并引导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打出了“谁英雄、谁好汉,致富路上比比看”等一系列的标语。通过广泛宣传来激发村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致富的传统美德。东张庄组的张卡是全村的特困户,为能早日搬入新村,他带着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几年后的今天,张卡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儿子都盖上了楼房,搬入了新区,自己手中还有了存款。
在胡寨村委驻地有一个5亩的荒地,如今这里成了一排排现代化养猪场,这个场的主人张玉学曾是一个光棍汉,因盖不起房屋,他贷款租场养猪,如今,他年存出栏生猪1000多头,年收入5万多元,成为了全村的富裕户,他还娶上了老婆,盖上了新房,成为致富群众效仿的榜样。如今的胡寨比致富,比发展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全村全年存出栏生猪2万多头,有1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
基础设施建设胡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忘记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在为民办事中,支部、村委始终坚持民主管理。2000年,全村道路毁坏。如何解决道路问题,村里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讨论,村民一致要求各组的路自己修,村里只需拿出标准和规划。会议决定后,各组长各村组自认工段,仅半个月时间,一条7公里长的高标准石子、砖渣路修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