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坞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芝坞山,又名梓坞山,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乐山境内的会稽大山中(镇东六公里处,石峡口为其主要入口),此地山色清幽,风景秀美,被称为“会稽幽谷”,是消暑度假、旅游休闲之绝佳胜地,有六潭、十泉、三十六峰、二十四宜,昔乡贤张慕槎翁归纳芝坞山十六景:(一)丫溪问津(二)龙门迎宾(三)大西飞瀑(四)石井擂鼓(五)岺顶孤松(六)大园红叶(七)鹊尖斜阳(八)箬湾朝暾(九)野猪深潭(十)狮林明月(十一)响洞仙乐(十二)永济藏经(十三)冷泉品茗(十四)仰氅蟠桃(十五)鹿口修竹(十六)龙冈远眺,并与友人一一有诗吟咏赞美---------

丫溪问津(张慕槎)

芝坞山景之山间清溪

鸿蒙开辟几多春,世界更新莫避秦。

应是山灵耽寂静,丫溪一曲掩芳津。

龙门迎宾(张慕槎)

渐非山水知音客,来作龙门座上宾。

谁凿黄岩双石阙,此中可贮万家春。

大西飞瀑(张慕槎)

匡庐瀑布沁肌寒, 故土何来此壮观。

匹练划开青峰色, 太西弯下足盘桓。

石井擂鼓(张慕槎)

山径恍如蜀道难, 壑雷喷激泻飞澜。

山川终古名常在, 料有潜龙取次蟠。

壮观的瀑布,疑为尼亚加拉

岺顶孤松(张慕槎)

竞说黄山天下秀, 曾看顶上郁苍松。

芝山大有黄山势, 分得黄山第几峰。

大园红叶(张慕槎)

纷纶碎锦越山陲, 叶上题诗寄向谁。

越国佳人空谷里, 经秋红泪落丝丝。

鹊尖斜阳(张慕槎)

夕照雷峰话圣湖, 如今塔圮影全无。

原来佳景潜移此, 鸦鹊青冥入画图。

箬湾朝暾(张慕槎)

会稽幽谷之飞瀑

箬影婆娑若翠楼, 镜屏开处好梳头。

向阳花木逢春早, 风露平明润似油。

野猪深潭(张慕槎)

坎窗野猪涉波难, 携杖徘徊笑语欢。

欲倚危崖云起处, 不知何地著鱼竿。

狮林明月(张慕槎)

狮林瑟瑟月明多, 待向岩前发浩歌。

愿月长圆花更好, 碧云深处醉颜酡。

响洞仙乐(张慕槎)

何处管弦奏异声, 疑同天乐彻蓬瀛。

神仙也爱秧歌好, 谱向人间颂太平。

石峡水库瀑布

永济藏经(张慕槎)

衣钵南屏一脉延, 明楷当日此开山。

年余四百绵香火,为曝藏经亦夙缘。

冷泉品茗(张慕槎)

廻龙桥上御风行, 妙有寒泉彻底清。

记得山家新沦茗, 一杯凉露泻金茎。

仰氅蟠桃(张慕槎)

芝坞山景色--满目苍翠

欲采蟠桃寻仰氅, 山花野鸟笑痴顽。

曼倩莫是馋偷去, 追向瑶池索得还。

鹿口修竹(张慕槎)

晓烟漠漠雨潇潇, 到此尘禄万斛销。

美尽东南须记取, 衔花仙鹿未轻描。

龙头岗?

龙冈远眺(张慕槎)

越中无若此山高, 云路攀登莫惮劳。

他日题糕遥睇处, 长风万里乐陶陶。

丫溪问津(杨鉴吾)

觅得仙源好避秦, 仙源只见石嶙峋.

山重水复凝无路, 静待樵夫去问津.

太西飞瀑(杨鉴吾)

太西矗矗立溪边, 匹练悬空上接天.

喷瀑散珠无限好, 匡卒别后眼为鲜.

狮林明月(杨鉴吾)

叠嶂层峦气势腾, 千寻龙穴葬高僧.

僧寮只有狮林月, 长发流光照佛灯.

鹿口修竹(杨鉴吾)

石峡水库一景

崇山峻岭路盘迂, 绿竹猗猗入画图.

仙鹿衔花何所似, 云萋梵经正无味.

永济藏经(杨鉴吾)

经备楞华历几春,今秋出曝费清神;

兹书倘使昌黎见,佛骨封章不可论.

野猪深潭(杨鉴吾)

曲径通幽傍岸行,潭呼野豕罕知名;

水衔涧石深无底,未逮使若送我情.

箬湾初阳(杨鉴吾)

朱轮初出耀东方,箬绿枫青景自藏;

欲致长生须吐纳,人生难得此时光.

石井擂鼓(杨鉴吾)

芝坞山永济寺碑

石不能鸣空则鸣,浪淘沙里发回声;

古音埋没空山里,惜少髯苏作旅行.

鹊尖夕照(杨仲显)

人声鸡犬翠微中,举目风光迥不同.

山下人家点蜡烛,山头依旧夕阳红.

龙门迎宾(杨仲显)

峡石依然水日新,石门辟开几回春.

往来行客知多少,山水知音有几人.

响洞仙乐(杨仲显)

千仞高悬绝万缘,风来空穴凝丝弦.

自闻天乐应通道,不待符书再学仙.

龙岗大观(杨仲显)

白发相将意态闲,心游物我两虚间.

龙头岗上临空望,见尽江南万叠山.

仰氅蟠桃(杨仲显)

自建庵来得几年,空余残石草芊芊.

至今唯有蟠桃树,岁岁花开自在天.

朝山冷泉(杨仲显)

此泉来自老龙头,出作慈悲济世流;

万古清凉亘不变,悠悠许共木鱼游.

大园红叶(杨仲显)

风景这边独好

芝坞古来仙佛地,外缘惟有水相连,

山中种得枫三树,秋意好教红叶传.

岭顶孤松(杨仲显)

崇高幽僻层阶地,上有孤松布绿阴;

无限风霜无限劫,青云不改岁寒心.

相关的传说

“响洞岩”的传说



诸暨和会稽、山阴(今绍兴)交界的山称为县界山,也有人称刻石山、鹅鼻山,其实总称会稽大山。自诸暨入绍兴以龙头岗为最高,海拔七百零三米。行至岗上四顾眺望,上接云霄,但见群山在下,其陇至下有一怪石,笔卓峻削,棱层上有藤树奇花,青如翠屏覆盖,上有数穴,如窗大小。风吹岩洞发出音乐之声,人称“响洞岩”。然而人迹罕至,没有能登上者。

芝坞山石峡里的落虎岩瀑布

芝坞山第二世,有一位叫文宗者,徘徊在响洞岩下,远远望之,如天衬台楼;静静听之,如云端歌管。文宗公披荆斩棘,攀登至响洞岩下,见古画一轴,木印一颗,天书一卷。见四下无人,文宗公便将古画、木印、天书捡回了家。交给了房中正在坐月子的妻子。



 当日就有一老人登门要求向文宗索还古画、木印、天书,文宗想:我是辛辛苦苦从响洞岩下捡来的,凭什么你说是你的,我就要给你?心中不愿,老人怒去。当夜无故火发,家中所有家产均被烧毁,唯古画一轴,木印一颗,天书一卷经产妇手得留。



后村中有丧,悬画于壁,以代佛事。文宗公得此天书后,也熟读细玩。书内有咒,有符,可遣神将,能呼风唤雨,飞沙走石,凡拿妖捉怪之术,无所不备,且能预知人之所为所不为,真乃稀世之宝也。



文宗公得古画、木印、天书后,以道法名世,一时名声甚籍。凡邻近有妖,现邪魔鬼怪之家,竞相邀请。文宗公至,则悬画中堂,写符一道,用印一盖,将咒一念,其妖立遁,其病即愈。凡四境之内,咸称为文宗道师。



有毛山羽客,因慕文宗道师之名而访之,苦苦哀求愿拜文宗为师,文宗道师收毛山为徒后即将书、印、画交付毛山,后毛山问师傅:这古画、木印、天书从何处得来?师傅曰:余得之响洞岩也。







 “棋盘石”的传说



离芝坞山“响洞岩”不远处有一景,人称“棋盘石”。此石上大下小,外形似稻桶,不过比稻桶要大得多,底也比稻桶要尖,下部有三块小石顶住。看似摇摇欲坠,却已在山中挺立千年。堪为乐山芝坞山中一奇观。



关于“棋盘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传说芝坞山下一山民讳禹先,一日上山砍柴至响洞岩旁,见棋盘石边两位老者一边吃着桃子,一边正在下棋,山风吹过,绿竹摇曳,响洞岩奏出阵阵仙乐,山民忘了砍柴,信步走到棋盘石旁观看两位老者下棋。随手也捡些两位老者吃剩的桃核肉啃啃,时间久了,两位老者也顺便分个桃子给他吃,看了一局又一局,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禹先困了,迷迷糊糊睡了会。等他醒来,见两位老者还在下棋。两位老者催他:“你还不回家去?”山民禹先这才记得他是上山来砍柴的,一摸柴刀,刀柄已经腐烂完了,柴刀也已经锈迹斑斑,在两位老者的催促下,他才起身回家。和仙相处才一天,世上已过了百年。村中模样没什么大变,可村中大人、小孩禹先一个都不认识了;禹先根据记忆回到了自己的家,家中老人,妇人,小孩也均不识,村人都来围观。他说:“我是这房子的主人呀?我叫禹先,焕法是我儿子……”众人说:“禹先是我们的太太公,他当年上山砍柴没有回来,找也找不到他,他早过世了呀?”禹先急着说:“我就是禹先呀,我好好的,我在响洞岩下‘棋盘石’旁看两位老者才下了几盘棋呀?”众人说:“禹先太公,您老在响洞岩下‘棋盘石’旁遇着神仙了,您老也是仙人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