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历史沿革乡名以人民政府驻地深泽而命名。深泽,原名隔水。据谱籍载,南宋时,陈梦圣(?~1245)隐居花墙头,再居下卢头,其子陈达复迁住隔水,以“大树宏观”,“推源命地曰深泽”。其“推源”之“源”,即指“每迁新地,必以‘木’或‘水’命名”之根溪陈氏祖训。“深泽”两字均属“水”,而“深”字中又有“木”,其名体现了这一祖训。深泽建置,宋淳熙(1174~1189)前属永康县内里乡咸泰里四十六都。淳熙十六年(1189),为表彰该乡屋楼村卢氏孺人之功德,朝廷下旨改内里乡为孝义乡。民国24年(1935),改称五美乡。民国28年(1940),改称下五美乡。1949年10月30日,建立五美乡人民政府。1950年,分设深泽、源头、金坞3个乡。1952年10月,深泽设立区公所,辖深泽、金坞、源头、九云、白云、王庄、翠峰、翠南、翠北等9个乡。1956年,撤销深泽区。3月,金坞、源头2个并回深泽乡。1958年,称红旗公社(安文)深泽管理区。1961年,原公社改为区公所,原管理区改称公社,为安文区深泽公社。1983年,磐安复县后为安文区深泽乡。1992年,撤销安文区,为县直属乡。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95年,深泽开通程控电话。1996年,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拆迁农户共106户,拆迁房屋占地面积7782.18平方米,安置面积7700平方米,新建20米宽深泽街长330米。1997年,有线电视与市联网,共输出19套节目,并开通了移动电话基站。1998年,深泽墅安希望小学被评为省模范希望小学和全国模范希望小学,投资150万元的日月潭饮水工程动工兴建,在全县率先开展“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完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实现了村村通机耕路和村村通自来水。

经济发展成为中药材和香菇的主产地

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白术、白芍、元胡、贝母、天麻、丹皮等,其中桔梗面积2000多亩,占全县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1998年,推销出1800余吨。食用菌生产已形成规模。马祥村菇农仅高温菇一项户均收入13695元,上横村仅黑木耳一项户均收入增加显著。

劳务输出带动个私企业的发展

每年有2000多名能工巧匠和技术熟练工外出闯市场。每年从邮局汇回1600多万元。许多人通过外出打工,得到了锻炼,学到了技术,熟悉了市场,得到了信息,即回乡创办企业。磐安豪华家厂就是外出打工者回来创办的,现在生产的高档红木家具已打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日本和美国市场。

基础设施过去深泽是农村、没有街道。自1996年开始规划,1997年进行征地拆迁,投资330万元,彻底进行街道改造。中街两侧实行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回出让金160万元。1998年底,一条宽20米、长330米的水泥街道已修成,街道两旁的高楼已拔地而起,排水排污设施日趋齐全,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地方名产罗家粉干具有“白如雪,细如丝,润滑可口,烹调简便”的特点。早在明代末年,罗家村便有四五户农民专事加工粉干。从那时的手工制作逐渐变到现在的机器加工,不但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在粉干的韧性质地上也得到了改善。罗家粉干加工以罗家村为代表,已逐渐扩散到深泽、殿口等村,扩大了生产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粉干也由当时的礼品转变成现在的普通速食品,罗家粉干也以其物美价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风俗民情炼火又称踩火,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常以这种舞蹈活动形式,兴胡公或驱瘟逐邪。参舞人数少的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其中山人(道教)、降童(神汉)各1名,其他都是村民壮汉,活动有一定的戒规、仪式、程序,夜间在广场上表演。全程分降童催降、山人开水火门、炼火3个部分。情绪由静到动,炼火时进入高潮。炼火者赤膊、光脚。降童手持钢叉使劲抖动领先,山人次之,村民壮汉随后,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堆(火堆大小视木炭多少而定,一般直径约10~20米),在圆形火炭场上奔跑。先自东往西踩过去,再从北到南奔腾,勇往直前,泰然自若,身体提气上拔,动作剽悍粗犷,气

势壮观,催人奋进,深泽踩火于每年重阳节举行。曾于1984年获省民间文艺二等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