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河北省河务局豢养的土匪马士俊,在长垣县石头庄扒开黄河大堤,致使濮、长、滑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平地黄水一米以上,房倒屋塌,庄稼淹没,灾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其中濮阳姚家地势低洼,水深丈余,灾情更重,加上土地80%集中在地主手里,广大贫雇农长年受着残酷剥削和压迫,生活更加困苦。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河北省委派王富元,直南特委派刘同芳来濮阳,和濮阳中心县委书记王从吾等人深入姚家、两门、曾小邱、卞村一带,发动灾民向地主开展借粮斗争。姚村一带地处濮、滑、长交界,属三不管地带,这里群众基础好,党员多,觉悟高,农民中涌现出不少敢于斗争的党员。是年八月一天夜里,姚村支部召开党员骨干会议,传达中心县委指示,讨论研究确定向地主借粮对象、数字和具体办法。第一个借粮对象是大地主伪保长姚金配,他慑于群众的威力,从家扛出小麦八石,立即分给缺粮断炊的贫雇农。接着又向四户地主借粮,全村借出粮食七十余石,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困难。
姚家借粮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的士气,曾小邱、两门、刘庄、卞村、冯营等村也开展了分粮吃大户的斗争,共叫地富拿出几十万斤粮食。这些粮食除分给贫苦农民外,又在街上支起大锅,让周围穷人都来吃,这就是所谓“吃大锅饭”。以后又组织“红海军”,哪村地主态度不老实,就打着红旗,扛着长抢,撑船去支援。所以那年虽被水淹,但没饿死人的现象。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三。黄河开了口,穷人受熬煎。上天没有路,逃荒没有船,房屋尽倒塌,无吃又无穿。多亏共产党,前来搭救俺。分粮吃大户,生活没困难。”
经过这次斗争,广大农民知道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摆脱贫困,走向幸福之路,于是纷纷要求入党。滑县冯营原有几个党员,很快发展十几名党员。两门一带原有七八十个党员,很快发展二三百人,不少村建立了党支部,并且成立了地方武装。计当时有长短枪十四支,手榴弹数十枚,土炮十二门,大刀、长缨枪数百把。武装起来的农民,白天站岗放哨,夜晚同宿一处,轮班打更。他们吃大户,夺地主枪支的举动,打掉了恶霸地主的威风,此即为濮阳历史上的“姚家暴动”。
在暴动中,由于受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过早地提出“建立苏维埃区”的口号,暴露了自己的力量,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地方武装势力的残酷镇压,不少党员被捕被杀,基层组织破坏,使农民革命斗争暂时处于低潮。但到1935年,王从吾、张增敬、王卓如在濮、内边界,都建立了农民游击队,打地主,斗土豪,抗捐税,夜聚明散,活跃在濮阳乡镇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