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奉敕治理沙湾河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于新乡八柳树决口,洪水直冲张秋镇(今属山东阳谷县),沙湾(今河南台前县八里庙村南)一带运河河道被毁,南北漕运大动脉失去了作用,朝廷受到了很大震动,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工部尚书石璞等治理沙湾河道,但均失败而归。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明代宗朱祁钰又任命徐有贞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治理沙湾河道。徐有贞到沙湾后,就对地形水势进行了详细的查勘。最后,他集思广议,开创性地提出了置水门、开支河、浚河道的治河三策。该方案在得到朝廷批准后,工程就于当年开了工。徐有贞这次治河,采取了疏、塞、浚并举的办法,耗费物资数以万计,动用河工五万八千余人,历时近两年,于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完工。从此以后山东河患少息,漕运通畅。工程竣工后,徐有贞就主持在当地(今八里庙村)修建了大河神祠,并亲自撰文、书丹,在祠内奉立了“敕修河道功完之碑”。该碑详细记载了当时治理河道的情况,是华夏治水的名碑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