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查理斯·克拉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亚瑟·查理斯·克拉克,CBE(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国作家、发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说闻名。他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品是《2001太空漫游》。本书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8年拍摄成同名电影,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名作。

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去世,享年90岁。他在临终前刚完成最后一本书《The Last Theorem》的校对工作,该书计划于2008年出版。

·查理斯·克拉克,CBE(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国作家、发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说闻名。他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品是《2001太空漫游》。本书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8年拍摄成同名电影,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名作。

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去世,享年90岁。他在临终前刚完成最后一本书《The Last Theorem》的校对工作,该书计划于2008年出版。

生平1917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迈因赫德。幼时就喜欢仰望星空和阅读旧的美国科幻杂志。在中学和Huish语法学校毕业后,由于无法负担大学费用,他在校董会的养老金部门得到一份审计员工作。

1934年,加入英国星际协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拉克加入英国皇家空军,担任雷达技师,参与预警雷达防御系统的研制。战时克拉克主要操作进场雷达,他早期的非科幻类小说,半自传体的《GlidePath》就以此为背景。克拉克在皇家空军的无线电学校No.9担任下士指导员,在1943年5月27日被任命为空军少尉(技术部门),1943年11月27日提拔为空军中尉。

1946年以空军上尉军衔退役,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数学和物理学士学位。

1945年,提出用于远程通信的地球同步卫星的构想。

1947年起,担任英国星际协会主席至1950年。

1948年,撰写短篇科幻小说《前哨》(Sentinel)参加BBC竞赛,但未获奖;进入英国财政部工作。

1949年起,担任《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的助理编辑至1951年。

1952年,成为全职作家,投入科幻创作。

1953年,遇见了22岁并带有一个儿子的美国离异女子MarilynMayfield,与之闪电结婚,6个月后分手。但婚姻一直持续到1964年才终结。克拉克评价,“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此后没有再婚,但与Leslie Ekanayake很亲密,后者在1977年去世。有新闻记者曾问是否是同性恋,克拉克否认。但MichaelMoorcock说每个人都知道克拉克是同性恋,他还与他的男友喝过酒。

1956年,移居斯里兰卡。出版《城市与星星》;短篇小说《星》(Star)获得雨果奖

1964年,与库布里克共同构思《2001太空漫游》的小说和剧本。小说在一些情节上与电影略有差异。

1968年,《2001太空漫游 (电影)》上映,小说也于同年出版。

1973年,出版《与拉玛相会》。

1974年,《与拉玛相会》获星云奖、雨果奖、约翰坎贝尔奖。

1986年,荣获象征终身成就的星云科幻大师奖。成立阿瑟克拉克奖,颁给在英国出版的最佳科幻小说。

1988年,经诊断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此后多靠轮椅行动。

1995年,获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

2000年,受封英国爵士,由于克拉克行动不便,英国王室派高级专员亲临斯里兰卡授与其爵位。

2001年,探测火星矿物的探测器被命名为“2001火星奥德赛”。

[编辑] 主要作品《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1951年)《火星之沙》(The Sand of Mars,1951年)《空中列岛》(Islands in the Sky,1952年)《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1953年)《地球反照》(Earthlight,1955年)《城市与群星》(The City and the Stars, 1956年)《深海牧场》(The Deep Range, 1957年)《月尘如月》(A fall of Moondust, 1961年)《海豚岛》(Dolphin Island, 1962年)《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二零零一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of 2001, 1972年)《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 Rama, 1973年, 雨果奖,星云奖)《会见梅杜莎》(A Meeting with Medusa, 1973年, 星云奖)《天堂的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1979年, 雨果奖,星云奖)《2010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1982年)《2061太空漫游》(2061: Odyssey Three,1988年)《拉玛再现》(Rama II,1989年)与简崔.李(Gentry Lee)合著《拉玛迷境》(The Garden of Rama,1991年)与简崔.李(Gentry Lee)合著《拉玛真相》(Rama Revealed: The Ultimate Encounter,1993年)与简崔.李(Gentry Lee)合著《3001太空漫游》(3001: The Final Odyssey,1997年)《时光之眼》(Time's Eye,2003年)与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太阳暴》(Sunstorm,2005年)与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第一次出生》(Firstborn,2007年)与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