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第四纪地质发展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土高原第四纪地质发展史(Quaternary geological history of Loess Plateau):上新世末,自距今260万年以前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广阔的、地形高差不大的古剥夷面,分布着不同地质时代的基岩残山以及河流相、湖相、坡积和残积相的红土、粘土及砾石,为一湿热稀树草原环境。至第四纪初,黄土高原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发生了显著的构造运动。六盘山上升之后黄土高原分成东西两大区域。黄土高原内部也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盆地和谷地,构成了黄土高原在第四纪初期的古地理格架。六盘山、子午岭、华家岭、白于山的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原区内主要水系的分水岭。至今这些分水岭仍在阶段性地抬升,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相当于早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早期及中、晚更新世之间,为黄土高原的三个时期的新构造运动。[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