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梅舌”
“草梅舌”是诊断猩红热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猩红热初起症状有发热、咽痛、呕吐和扁桃体肿胀等。起病一至两天后,全身出现粟粒样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皮疹。患者皮肤潮红,红晕以两颊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又叫做“口周苍白圈”,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 (巴氏线)。患者舌苔由后向前剥落,舌面光滑色红,有小粒突起似刺,很像成熟的杨梅果,(也有形容如生牛肉),一般将其称为“草梅舌”或“杨梅舌”。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以2—10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经过空气飞抹传播。
得了猩红热,要及早隔离、及早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并且多喝水。
[处理]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