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面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土面蚀(sheet erosion in loess)是土壤侵蚀作用的一种形式。由分散的、缓慢的片状层流变为细小股状流,沿着不固定沟道形成的地表径流所产生的黄土面状剥蚀。黄土的面蚀主要发生在黄土梁峁沟缘边线以上坡度较缓(一般为15°~30°)的斜坡、黄土阶地坡面和其他黄土斜坡面上的黄土中。面蚀可在黄土坡面上形成细沟和浅沟。面蚀在黄土斜坡的上部为纯侵蚀区,在中、下部同时发生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侵蚀—堆积区。这种侵蚀、搬运和堆积之间量的关系除受表层土体结构强度、凝聚力大小、集合体含量的多少及土体的渗透性能大小影响外,同时还受控于整个坡面地形的变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