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切齿
【读音】qiè chǐ
【释义】齿相磨切,表示极端愤怒。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论》:“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宋·司马光《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局偶书》诗:“昔遭绛灌深切齿,奔走十年为下吏。”
【示例】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公(袁可立)于座上曰:“辱冤枉枉不厉,兹御史非不厉,何可剪其翼为辅臣目?”摄公,不正视,繇斯切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使罹毒者吞声,旁观者切齿。” 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前清末年,满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宁赠友邦,不给家奴’的口号,汉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