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兴起前各部落的原始宗教。主要是自然崇拜和偶像崇拜。阿拉伯人认为石头、树木、泉水中,住着一些神灵,其中有些是助人的,有些是害人的。他们称害人的神灵为精灵(Jinn,亦译为“镇尼”),精灵统治着人迹罕至的荒野,而神灵则主宰人迹常到的地方。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灵,每年春秋都集合在固定地点举行崇拜仪式。其仪式通常是围绕着神灵的住所“别季尔”(一般是一块石头)举行献祭。举行仪式的周围区域是禁地。对神灵的崇拜方式包括围绕神灵的住所转圈(往往是裸体的),触摸“别季尔”,杀牲以至杀人向神灵献祭,把血涂到神灵的住所上。游牧的贝都因人把圣石等神灵的住所安放在骆驼背上,随自己行动。这些神灵都有名字,只有在呼唤了它们的名字之后,它们才能作出反映。个人家中也有家神,在人们外出或归来时,都要绕它转圈。
在伊斯兰教兴起前期,阿拉伯人的原始信仰有了新的发展。有些神灵已成为许多部落都崇拜的共同神,其中尤为著名的是阿拉伯三女神——被称为“女主宰”的拉特、欧萨“大能者”、默那“命运”。三女神被奉为“安拉”的女儿。在麦加人心中,安拉是克尔白的主神,安拉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是契约的守护神,客居人的保护者,是在特别危急时可以呼唤的唯一神灵。三女神被认为可以替人向安拉求情。当时,人们认为安拉的住所是克尔白。在阿拉伯语中,当时已经对“神灵的住所的石头”(即别季尔)和“雕塑的偶像”有了区别。偶像是指克尔白神殿中的易卜拉欣像(反映了祖先崇拜)和月神胡白勒像。据说胡白勒的立像是用肉红玉髓雕制成的,酷似真人,一度是克尔白的主神。像前设7种神签,又称“断生死”之神。麦加在当时已经成为半岛上的宗教中心,在三个朝觐月(1、11、12)中,半岛各地的人都涌入麦加,到克尔白去举行典礼,祭祀各自的神灵,在自己部落的圣石或偶像上宰杀祭牲,把血洒在圣石朝向克尔白的那一面上,肉块供奉在圣石上,血涂在克尔白的墙上。克尔白中央还有一个灰坑,显然可以做祭,鲜血遂被涂到人的唇上和身上,以示与神灵沟通。据说当时克尔白周围有360尊“别季尔”或偶像。
在阿拉伯人的部落宗教中,充斥各色巫士,但不存在真正的祭司职务和阶层。卡欣(Kahin)的职能是发布神谕和预言,用神签决疑,主持朝觐或求雨一类的迎神仪式。萨丁(Sadin)只是圣地的世袭监护人,他不主持献祭,因为每人都有权宰杀自己的祭牲。阿伊夫('Aif或Qaif)从飞鸟和走兽的动向解释预兆,裁决棘手的内部争执和血统问题。
伊斯兰教兴起前,半岛上出现了反对多神崇拜的哈尼夫运动。哈尼夫们主张禁欲主义的生活,提倡隐修,以求与神“合一”。他们发展了模糊的一神概念,穆罕默德曾受到哈尼夫运动的影响。
伊斯兰教前的阿拉伯半岛上还存在一些外来的宗教,包括萨比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犹太教、基督教。萨比教膜拜星辰,主要在也门、哈兰和伊拉克。琐罗亚斯德教盛行于巴林地区。犹太教徒主要集中于叶斯里布(即麦地那)、太马、斐德克、海巴尔和瓦迪古拉等地,特别是也门有一个强大的犹太教社团,希木叶尔国王优素福·艾斯阿尔(外号祖·努瓦斯)奉犹太教为国教。523年,他对纳季兰基督徒的迫害,招致了外族入侵,王朝灭亡。基督教于4世纪后传人半岛,主要是两大教派——聂斯脱列派(景教)和雅各派(一性派)。半岛北部的加萨尼王国和莱赫米王国先后归信了,基督教。6世纪初,纳季兰成了基督教的主要据点,南部佐法尔、亚丁、阿曼都有教堂。在希贾兹,基督徒主要是小商、酒贩、屠夫和奴隶,还有一些异端的隐修士。当伊斯兰教兴起后,一些原始宗教的遗迹留到了伊斯兰教中,而外来的宗教也对伊斯兰教产生了一些影响。(郭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