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郊乡地处太行山之巅,位于东经113°28′—32′,北纬35°38′—45′,在县城东35公里处。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为230.8平方公里。北连六泉乡,西靠潞城镇,南界马圪当乡,东与河南省辉县市毗邻。包括29个行政村,291个自然村。共有3089户,有居民11154人,其中:农业人口10777人,非农业人口377人;耕地1592亩,其中粮田10005亩,人均约0.89亩,水浇田90亩。1958年建社,由原来的古郊、西南仓、锡崖沟、马圪当乡组成,1961年又分为古郊、西南仓、马圪当三个公社。2001年6月,在撤乡并镇中又同马武寨乡合并,重新出现了历史性大团圆。200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8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气候及自然资源全乡年降水量850--1000mm,最多时达1100mm以上,比全县平均降水量高1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约达8℃,极端气温为最高34.4℃,最低零下23.7℃,冷热变化差在52℃上下,全年平均日照为2380至2730小时;乡内季候风、地形风、山谷风比较突出,风力大于全县各地区,最大为9级;霜期为180—230天,无霜期为135--185天,冰期最多8个月以上。
本乡属石质山区,基本特征是:山高沟深,石厚土薄,土地零碎,居住分散,峰岭环列,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森林分布广阔,野生资源丰富。金属镁、花岗岩、大理石储量可观,林坡占总面积的60%以上,有林地约24万亩,其中国有林约3万亩,县第一山林场初建时就座落在本乡光脑岭,尔后场部搬迁赵辿岭,原场部改为木材检查站,属一山下属单位,一山林场近三年又先后在古郊乡上上河、古郊、水洼、营盘、东庙华等6个林管区。

王莽岭、刘秀城、马武山蜿蜒起伏于全乡境内,主峰东大山海拔在1678.3米,王莽岭、刘秀城、马武山三山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且山势雄伟壮观,多为悬崖峭壁,树木成林,野兽繁多,风光秀丽,昆山、锡崖沟景色迷人,全乡景内野生植物比比皆是,野生药材有100多个品种,党的十一屇三中全会前的时期,林牧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人均纯收入历年高于全县西部各公社,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农业(种植业)生产条件较差。[1]
2001年,调整陵川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9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0]6号),撤销马武寨、古郊乡,合并设立新的古郊乡。区划调整后古郊乡人口11690人,面积230.8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古郊村。
发展建设乡党委、政府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写好四篇文章,做好五项重点工作”的经济发展思路,锁定“农、工、商”三个主攻方向,“农”即:以“八角玉桂强乡,畜牧水产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工”即: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中心,加快该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商”即:以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集市功能,发展商品贸易,推动我乡小城镇建设。极大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推进八角低产林改造和种桑养蚕项目。全乡完成八角低产林改造12000亩,占全乡八角林面积46000亩的30%;种桑面积1500亩,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2、围绕以工促农目标,积极招商引资。近年来共引进企业4个,总投资1142万元。其中耘发木业有限公司、香料厂、音洞砖厂均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百合水电站在建。
3、围绕小城镇建设,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0万元的百合街道过境油路;完成4条村级砂路56公里,6条屯级路32公里;完成投资80万元的东莫易地安置新村建设,安置20户87人;完成沼气池建设2474座,入户率达75%。

4、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屯建设。那乐村那乐屯列为全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善了道路硬化1300米,球场、文化活动室、凉亭等基础设施建设,民房改建率达85%以上,沼气池入户率达100%。
5、围绕和谐社会,积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300万元,完善中、小学校“八室一场”建设,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入学率达99.41%,中学生入学率达95.66%;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百合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定,积极开展农村初保、母婴安全等项目,孕产妇入院分娩率达75%;社会治安逐年好转,两案发生率逐年下降,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