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鲇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一条鲇鱼

作者: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802308954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一条鲇鱼》讲述了: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国门开启,西方的强势经济携带着完全陌生的异种文化一下子倾泻进来,引发了一场中外文化的强烈碰撞。1979年中共中央决定为所谓“资产阶级伪科学”的社会学平反,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立即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引发了一股现代化理论热。社会发展理论向人们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是非西方欠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人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了160多年,其中最近的30年又进行了改革开放的创业与探索。中国的建设成就得益于现代化理论,中国的建设经验也为现代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力量。

作者简介王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生,197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柿崎京一教授学习村落社会学,为期一年,1998~2000年赴日本国立爱媛大学讲学两年。1985年至今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主要著作:《现代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学》、《房干村变迁》、《多维视角下的农民问题》(以上均为合著)。发表《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构成及其操作化目标的实现》、《孔子与韩非思想的社会功能审视》、《农村集体企业的兴衰与“改制”的深层思考》、《城乡二元结构的刚性化过程及乡村集体企业的兴衰》等多篇论文。译作有《日本社会论——家与村的社会学》(作者,鸟越皓之)。

图书目录导言

第一部分 融合与碰撞社会发展理论的再度输入

第一章 社会发展理论再度输入的历史背景

一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

二 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开放

第二章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构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 社会发展理论的传统

二 现代化理论的开创

三 社会发展理论的多元化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争论与评价

第三章 西方文化热与中西方文化的交汇

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谨慎反思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初探

第二部分 探索与实践曲折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的启蒙运动

一 “坚船利炮”下的“师夷之长技”

二 戊戌变法与现代化的启蒙

三 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章 两条性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一 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现代化道路和孙中山的治国方略

二 值得记取的一段改良主义历史

第三部分 突破与发展农村的改革实践及其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

第六章 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

一 改革前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

二 社会结构转型中的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

三 两个全新的社会阶层

四 关于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七章 市场化背景下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

一 公权外延的非理性扩张

二 克服公权外延的非理性扩张

三 农民群体的觉醒及其弱势化趋势

四 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

第八章 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种选择

一 由河北省H县C村集体企业的兴衰说开去

二 家族与家堂的功能互补及其对极端集体主义的制约

三 一个“没有村界”的村庄

参考文献

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