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香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柏香村位于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高寒山区的小凉山上,距县城11公里,幅员面积8.0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78户,1274人。其中彝族222户,889人。平均海拨1020米,立体气候非常明显,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耕地2640亩(其中:田322亩),荒山草坡2500亩。

柏香村在2004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仅1255元,是典型的省定贫困村。2004年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组织召开村委委员、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分析本村的实情,查找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拟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林、茶、畜’富民”这一经济发展思路,柏香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依托本村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以扶贫开发为载体,规划利用3—5年时间,实施好“一二三一”富民工程,即: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建成1500亩生态茶园,实现人均1亩茶;利用广阔的荒山资源条件,建成5000亩人工林,实现人均2亩林;利用丰富的草山荒坡资源和传统的养殖经验,建成年出栏1500头(只)的优质牛、羊基地,实现畜牧业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带领群众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建设通往村、组的一条致富路。

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了“生态茶园建设”、“荒山造林”、“移民搬迁”、“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基层政权建设”、“新农村建设”等15个项目支撑。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生态茶园为主的骨干产业支撑。至2007年底,已建成优质茶园1360亩,其中绿色食品茶园800亩,有机茶园300亩。建成以优质丰水梨、柑橘为主的果园300亩,建成以柳杉为主的人工林5800亩,并实现年出栏3000头(只)牛羊。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43万元,比2003年增长近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1255元提高到现在的2830元,增长2.3倍,高于全县2376元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为了尽早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2004年以来,村“两委”班子组织发动干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发扬苦干不苦熬的精神,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支持下,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13.8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2007年,全村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和少数民族住房改造,全村85%的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50%的农户实施了房屋改造,建成了2个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新居民点,村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新建了130平方米的村多功能活动室,改造了旧教学楼,100%的学龄儿童能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中安心学习,电视普及率达到7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8%,村民积极自发地组织开展和参与各项群众性文娱活动,彝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社会风气明显好转。[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