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得名于远渡重洋来中国的美国传教士约翰·加尔文·福开森。

福开森是美国传教士。当年,法租界在非法扩张地盘的过程中,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冲突,又与英美等国产生了矛盾。福开森在中外各方之间周旋调停。最终,法租界当局为表示对福开森的感谢,特意将法租界西区的一条马路命名为福开森路。1943年10月,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将福开森路改名武康路,得名于浙江省武康县。

在这条单行道两旁别具特色的老洋房里,曾居住过许多近代历史名人,其中有民国时期革命先驱黄兴、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国民党四大家族内的陈立夫、陈果夫等。

这条千米来长的马路,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与兴国路交汇处,全线略呈弧形。当年,武康路为法租界公董局第三次越界筑路时所修建,原来马路两边都是农田,泥土路在几十年间几经翻修成为沥青路面,路两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要、文人都渐渐扎根在这个仿若油画的欧式小街。

武康路与淮海路的交叉口,仿若巨轮的法式建筑武康大楼刚刚修缮一新,该楼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的作品,原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等都曾居住于此。曾被老上海人所津津乐道的“小资”风格围墙也新近“重回”武康路,文革期间被敲毁的“封资修”矮围墙被修缮如旧。

刚从台北来到上海的美国游客辛恩徐步流连于此,热衷中国历史的他最喜爱这条路上的巴金旧居---巴金在此创作了《随想录》等作品。沿着梧桐婆娑摇曳的武康路,风韵各具的建筑在岁月变迁下显得格外低调,唯有檐上精细的图纹,亦或门廊口一块不起眼的牌子才让人恍然发现,这里原有一段名人佳话。

明年,上海将迎来世博盛会,武康路届时也成为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向各方游客展示老上海风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