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公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历史渊源据考证,端公舞起源于楚宫廷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端公舞兼容并蓄其他文化,但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其中《踩花罡》、《神枪舞》、《祭五方神舞》、《祭五猖神舞》、《大鹏金翅鸟》、《踩八卦》、《跑城穿花》等都保留了巴文化和楚文化、巫文化的印记。其舞程序与楚辞《九歌》中的程序相近。

目前,端公舞在汉水中游的南漳、保康、谷城山区和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镇巴还有表演,但保护、挖掘条件十分困难。

民间风俗跳端公舞一般为一天一夜,也有三天三夜、七天七夜的。请跳端公舞的人大都是经济条件富庶的家庭。端公舞是一种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间舞蹈,它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古楚民族的风情习俗。端公舞在民间祭祀活动中,主要是以歌舞来酬神和悦神,借以奉祀天地鬼神,为人祈福消灾,是巫舞中的一种,是有着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古朴原始气息的祭祀歌舞。

舞蹈形式端公舞是用舞蹈形式来完成的,翻身、旋地、穿梭,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配上千变万化的手诀,让人倍感神秘。端公手诀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如太阳诀、月亮诀,体现了人们对日月等自然力量的崇拜;二是生殖崇拜,如天师诀、捆鬼诀,分别表现了男女生殖器的形象,体现了人们对生殖力量的崇拜;三是图腾崇拜,如山王诀,体现了对以山作为图腾形象的崇拜。

祭祀内容端公舞是以祭祀表达主题的舞蹈,兼有说唱和乐器伴奏。分为上坛和下坛,上坛主要是祭奠死者,超度亡灵,舞蹈动作严肃庄重;下坛主要是驱鬼避邪,祈祥纳福,动作轻盈洒脱。上下坛又分为内坛和外坛。端公舞的内容包括迎神、敬神、安神和送神四个部分。各坛场次有繁有筒,最多有16场,人员一般为8人,表演人员为 ‘顶神’和‘站案’,顶神就是掌坛师或端公,站案主要从事伴奏,配合顶神者完成法事。端公舞表演的法器具包括服饰、道具、布景共30多种。

发展现状保护端公舞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创新民间说唱艺术等具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11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学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文化参赞在南漳观摩了端公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传,端公戏有剧本两百多个,现保存剧目120个。[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