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北方数代以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在先后攻灭夏、北燕和北凉等势力下,北魏统一了北方,这时南方已是刘宋,南北各自统一,形成对峙之局
迁都和汉化早在冯太后掌政时代,冯太后已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国家规模,如推行均田制,把战乱遗下的无主荒地按制度分给农民,一部分可永久拥有,一部分则身死后交还朝廷。又施行租调制,农民按制度上数字定期向朝廷纳税。
孝文帝亲政后更在文化上大刀阔斧,为了融合胡汉,统一中国,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第一迁都洛阳,孝文帝以旧都为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河洛为历史名都,物富民丰,交通便利,便于经略海内,控制中原,魏太和十七年(西元四九三年),以南伐为名,进驻洛阳,定为都城。第二重要措施为:一、改姓氏《魏书‧官氏志》记载了一百一十八个胡人改姓的例子,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步六孤改姓陆、独孤改姓刘、贺赖氏改姓贺等等。二、文官采汉人服色。三、断北语,凡三十岁以下官员如果语音仍旧,即降爵黜官。四、通婚姻:鼓励与汉人通婚,并从己身所出。五、重文教,祀孔子,寻找遗书,设立太学、小学。自此胡汉界线逐渐消弭,对中华民族发展意义非凡。
北魏分裂第八任皇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引发内乱。大将尔朱荣趁势崛起,在河阴之变之后掌握政权。孝庄帝元子攸不能容忍,铲除了尔朱荣,但不久后就被尔朱家族所杀害。高欢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但元修不能容忍高欢掌握大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在邺城即位,北魏分裂。史学家称邺城政府为东魏,称长安政府为西魏。[1]
政治制度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
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母在太子继位后成为皇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母,还有一种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孝文帝乃由汉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孝文帝以后即被赐死,由身为太后的冯氏所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