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慕尔·本·欧拜德(‘Amr ben‘Ubayd,?~762) 伊斯兰教穆尔太齐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与瓦绥勒·本·阿塔(700~748或749)同为该派的领导人。青年时代在库法(今伊拉克境内)学习宗教知识,师从著名圣训学家、教法学家哈桑·巴士里,原为圣训派成员。他从事政治、学术活动的年代,主要是在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希沙姆(Hisham,724~743在位)至哈里发瓦利德二世(al-Walid I,743~744在位)时期。当时什叶派、哈瓦利吉派和阿拔斯派都在酝酿着推翻伍麦叶王朝的起义,不同教派、学派之间亦经常发生激烈争论。因此前发生的刺杀哈里发阿里和称之为“骆驼之战”的流血事件,在穆斯林中间引发出有关犯大罪的穆斯林是否仍为信士的争论。哈瓦利吉派持否定态度。穆尔吉埃派持肯定态度,认为犯有大罪的穆斯林仍不失为信士。哈桑·巴士里学派认为,这样有罪的穆斯林为“伪善者”(Munafiq)。但哈桑·巴士里的弟子瓦绥勒·本·阿塔提出,《古兰经》里提出的信士和叛教者的概念不适用于犯有大罪的穆斯林,这种人的地位介于信士和叛教者之间,称之为“伊尔提扎勒”(I'tizal)。后在瓦绥勒的说服下,阿慕尔也赞同此说,故与其师之说(伪善者在未被揭露前仍不失为信士)相左,遭师训斥后离去,共同创建了一个独立的穆尔太齐赖学派。阿慕尔改变观点后,又把圣训派中盖德里耶派的大量反宿命论的观点带入穆尔太齐赖学派,壮大了该派的力量,不久以瓦绥勒为首领的盖德里耶派与穆尔太齐赖派合而为一。该派反对宿命论的前定说,认为人有“意志自由”,可以安拉赋予的能力,用理性主义观点检验宗教信仰及人类行为的善恶,以决定自己的行为。反对“安拉与人同形同性”之说,认为安拉无影无形,除本体外,无任何属性;相信《古兰经》系“受造之作”,不可与安拉本体相提并论。 (吴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