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仙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距市区不足4公里,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号称天然氧吧。这里人们勤劳,民族风情浓郁,布依族居多。然而四面的大山却阻碍着罗仙村人走向外面的世界。
为缩短通向外面的距离,1974年,罗仙村在大队支书伍永刚的带领下,怀着打通关隘,造福子孙,改变命运的决心,从村北汪家关处着手开凿隧道,攻克修路的第一道难关。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开山凿洞历程。
凭着强烈的愿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党员干部群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大山抗争。凿岩用大锤、铁锹、钢钎,运输的工具是鸡公车、手板车、箩筐、扁担;没有测量仪器,就用草绳量;没有炸药,他们就用硝酸铵自制;没有施工图纸,就在牛皮纸上自己设计;没有经费,把集体竹木运出去换钱来贴补工程费用;没有照明工具,他们就用煤油灯、火把;没有安全帽,他们就用斗笠……从1974年到1975年,由于条件简陋,虽然苦干了两年,却只打开了一道槽子,但并没有退缩。
1976年,新任大队支书伍永清,带领村民又开始了长达8年的凿洞工程。1984年底,终于打通了一道可以过人的狭窄隧道,但已没人记得清断了多少钢钎,打坏了多少铁锤,铲烂了多少铁锹。当重病在家的伍永清支书听到这一喜讯时,由于过度惊喜,加上长期积劳成疾,还未走到隧道口,便离开了人世。
之后,新任党支部书记伍明金又接过重任,每到农闲,村民们就继续拓宽隧道。村里许多农户祖孙三代齐上阵,出工最多时一天有500多人,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1986年,前后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打通通向外界长达150米的汪家关隧道。
汪家关隧洞的开凿,打开了罗仙村通向富裕的山门,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的壮丽诗篇,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当代愚公故事,被誉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罗仙精神”。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罗仙村访贫问苦,对罗仙村“一辈领着一辈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开山凿洞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到罗仙村视察工作,对罗仙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新时代愚公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如今的罗仙村,昔日的茅草房已变成砖瓦房、石板房,有的还建起了小“洋楼”,村里的“农家乐”休闲饭庄就有十几家。节假休息日,城里人接踵而至,休闲中学习罗仙精神,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