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优势(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得天独厚花溪工业园区位于我市主城区都市经济发达圈、渝西经济走廊等多层经济圈交叠核心位置。园区处于巴南区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李家沱和鱼洞之间,地理条件优越,拓展空间良好。且处于李家沱长江大桥与马桑溪长江大桥之间,重庆外环上界高速公路贯穿其间,距市区12公里,重庆火车站11公里,朝天门码头13公里,九龙港口5公里,江北机场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通过上界、渝黔等多条便捷通道与外界紧密相连。(二)工业基础强劲,硬件设施完善园区所在区域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重庆机床厂、重庆水轮机厂、重庆化工厂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入驻,八、九十年代又有宗申、华陶、渝钛白和渝万里股份公司等为代表的国有、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在此发展。园区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能更好地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出形象、启动项目建设的关键,园区一直扭住这个"节骨眼"丝毫不松懈。一是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平整土地4000余亩;二是完成园区建设道路7.7公里,投入建设资金上亿元;三是先后斥资数亿元,铺设各类管网数万米,修建10KV开闭所五处,电力安装总量50000KVA;给水泵站一处,供水量为50000吨/日,建设容积2000M3高位水池;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排放量20000M3/日;天然气用气量12000M3/日。移动通信、有线电视、宽带覆盖整个园区 (三)政策环境宽松。入驻园区企业享受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优惠政策。还可享受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三峡移民政策、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及国家、重庆市和巴南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建设进度园区A、B、C三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各项工程建设进展加快。其中A区已完成土石方开挖250万m3,平场面积约1100亩,已建成园区道路3.5公里,铺设电、通讯、闭路管道等7000米,修建污水处理站一座,供水、雨(污)水管道10000余米。B区已完成土石方开挖近300余万m3,平场面积2300亩以上,已完成连接道B及厂房周边道路、连接道A、纵二路等三条道路共长2.7公里;电力拆除(迁)、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及污水处理项目也同步推进。C区已完成1700米的地下管网建设,已建成道路1.5公里,平基土石方160多万方,景观大道的地砖铺设、广场形象围墙、环境绿化已全部完成;园区已建成10KV电力开闭所1座,污水处理站1座。
招商引资园区牢固树立"超常规、宽领域、全方位、大跨度"发展的意识,倾力营造优良投资环境。目前,"筑巢引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花溪工业园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打造一流园区的基本要求,着眼于知名企业、品牌项目、高新技术产品。 2003年12月31日,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巴南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入驻花溪工业园区协议,占地约2221亩,投资37.44亿元,兴建集团总部和几大厂区,用于发展三大"重量级"品牌:特种机械将建成中国第一亚洲一流的特种机械研发和制造基地、摩托车跻身行业前三位、压缩机成为国内一流的研发基地和制造基地,建成后产值将达108亿元。园区先后引入宗申集团、建设工业集团、浙江康超集团、浙江朝泰机车、温州三和等75户科技含量高、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花溪工业园区累计吸引合同投资62.3亿元,其中境内市外投资20500万元,市内投资603000万元,实际利用投资18.5亿元,其中外资205万美元。计划投资强度为19.5亿元/平方公里,产出强度为59亿元/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汽车、摩托车、机械加工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初步构筑了三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如今,重庆"摩帮"两大巨头--宗申和建设两大集团的入驻,无疑启动了园区快速发展的"核动力",形成两翼强势,全速推动园区发展。到目前为止,园区内有宗申集团年产40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项目、宗申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年产20万套微型汽车发动机进气岐管、香港永光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赛特尔机械公司、浙江玉环东方摩配厂、重庆威马通机公司等多户企业已建成投产。可以相信,随着园区辐射效应、集聚效应的发挥,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园区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出让方式园区提供"七通一平"(水、电、气、路、通讯、闭路、宽带和土地平整)土地出让和标准厂房租赁。 六、投资服务 园区秉呈"高效、快捷、方便、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对投资者实行一条龙、一站式、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健全了三个服务体系,即投资项目审批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同时,在为入驻企业服务方面,成功探索了"并联审批"和"全程无偿代理服务"模式等制度,让企业真正体会到"放心入园、宽心发展、开心发财"的优良投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