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盒治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镜盒是一个中间有两面背对背镜子的盒子,由Vilayanur S. Ramachandran发明,用于缓解幻肢痛。原理在于使患者感到他们并没

有被截肢。

观察发现,幻肢痛患者常常会在实际肢体由于截肢而麻痹(例如臂神经丛的撕裂)之前报告麻痹或疼痛的幻觉。根据这样的观察,Ramachandran 和 Rogers-Ramachandran对于疼痛的幻肢提出了“习得性麻痹“的假设。他们假设,每次病人试图移动被截的肢体,病人就会通过视觉和本体感觉接收到感觉中枢关于“肢体不能移动”的反馈,因此,即使肢体已经不存在了,大脑也已经获悉肢体(即后来的幻肢)已经麻痹了。幻肢常会感到痛苦,因为受损肢体处在一个让人感到不舒服且不自然的位置,而病人认为他无法移动这部分肢体。

为了使大脑获得重新认识,从而减轻习惯性麻痹,Ramachandran 和Rogers-Ramachandran发明了镜盒。病人把他完好的那一半肢体放在一边,残肢放在另一边,接着病人看向完好肢体所在的那边的镜子,并做“镜面运动”,就像交响乐指挥的动作,或是我们鼓掌时所做的那样。由于病人看到的是完好的手运动的反射图像,看上去就像是残肢也在一起运动。通过使用这种人工的视觉反馈,病人有可能可以“移动”幻肢,并且将它从可能的疼痛位置移开。由于这种视觉反馈可以引出运动的直觉,Ramachandran 和Rogers-Ramachandran将它描述为一种视觉与动觉的共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