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方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发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释义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史记·孝文本纪》:汉文帝下诏云“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以官职。汉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不同,性质无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谏’,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