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阅江楼介绍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再次登临卢龙山,感概万端,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于是,他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其文气势磅礴,纵横捭阖,又因卢龙山“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狮子的别名)之状,”故将其名赐改为狮子山。是年春天,朱元璋又令群臣撰写《阅江楼记》一百余篇,其中以大学士宋濂所撰写至为上乘,并被载入《古文观止》,与朱元璋的《阅江楼记》一道流传于世。朱元璋为阅江楼建造了“平砥”,但因种种原因终未建成。
阅江楼的历史背景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六百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600余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种种原因楼终未建成。
随着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兴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部队搬迁、规划设计、方案比选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99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2001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阅江楼的特点阅江楼是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它座落于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阅江楼主体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外观4层暗3层,共7层。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它的

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历史源远、底蕴丰厚。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都是以名人诗篇得以传世,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所提出建造的阅江楼则以其“有记无楼”而更十分具有传奇色彩。无论是从文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人文、文化的角度,都具有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阅江楼所设想的城、山、楼、江开阔画面和恢弘气势,古往今来为人们所神往。
二是设计精美,艺术高超。阅江楼主体、大牌楼、主山门、碑廊等,其平面设计为“L”型,主翼面北、侧翼面西,显示出“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廉凤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的楼阁意境。周围回廊雕有600多只神态各异的石狮。整座建筑矗立于汉白玉须弥平台上,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色彩典雅,绚丽多姿。展示了很高的文化品位、深厚的历史内涵。
三是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阅江楼的建筑设计、色彩选定均以朱元璋在《阅江楼记》中所描绘的状况和神采为依据,以明代风格、皇家气派为基本方针,展示阅江楼之巍峨形态和磅礴气势,从而使其高度、体量、气势均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
四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观赏视角。阅江楼滨江而居,是观赏大江风光的最佳之处。长江自芜湖由南向北到南京下关后,转向东流,其转折点恰好使阅江楼能两面观赏长江风光。登上阅江楼,放眼远望,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进入夜晚,阅江楼晶莹剔透、流光溢彩,观赏长江灯火、城市美景更是一番绝佳的情景。
旅游指南阅江楼交通京市内乘公交10路、54路、150路、21路、132路、18路、39路、12路、16路可到

。景区分有东入口、南入口,均有自备停车场,可停放各类大小车辆。南入口设有登山电梯,可乘电梯直接上山顶,为游客提供方便。票价参考及须知南京阅江楼已是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为金陵古城别添无尽秀色。 南京阅江楼门票价格:40元/人迁忆旅行网优惠价20元. 学生团体门市价20元军人凭证件免费,儿童1.3以下免票 无儿童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