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镇物
汉语拼音:zhèn wù
释义:
①谓使众人镇定。《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驿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寇骑充斥,至於城下,人情汹汹…… 准 ( 寇准 )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 谢安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六:“不容儿辈妄谈兵,镇物何妨一矫情?”
②旧时巫术用以禁制邪恶的东西。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二:“其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1]
详细介绍镇物,说白了就是镇宅之物,如:钟馗像、张仙像、天师像等,又如中堂大“福”字,取“一福压百祸”之意;大“善”字,取“一善祛百邪”之意;大“神”字,取“一神辟百鬼”之意。
还有各种武器也算,如七星宝剑、青龙剑、古代战刀等。最为理想的是武士使用过的武器,其次是刽子手行刑用过的刀,或皇帝御赐的刀剑。
另外,用神像、佛经、道经、神符等供奉于家堂,也能抵制邪怪侵犯,盖取“以正压邪”之意。
除了上面这些摆供堂的物件,还有很多小物件也是,《鲁班经》就记述了六项有关阳宅镇物:一为山海镇,二为石敢当,三为八卦太极图,四为门前镜,五为一善牌,六为影壁。同时民间各地方还有很多当地的下镇物习俗。
镇物早先是人们用来以趋吉避凶,转祸为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出现了下镇物害人的勾当,尤其是埋在地下的镇物,一下下去,除了下的人,傍人不知,真是躲也躲不掉。不过要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埋在地下的镇物由于地风、地水的原因,时间长了会窜,而且一般都是窜回下的这家——先人下了后人遭殃。正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