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水南庵二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括作品名称:处州水南庵二首

作品作者:秦观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体裁:诗

原文处州水南庵二首①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

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

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宽②。【注释】

①处州:今浙江丽水。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由于被列为元祐党人,遭到贬谪,出判杭州。途中,又受到御史刘拯的弹劾,改贬处州监酒税。这首诗即写于处州任上。

②修绠:汲水的长绳子。清宽:指溪水。

作者秦观[2](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

秦观

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1086年(元祐初),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1094年(绍圣初)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1078年(熙宁十一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1084年(元丰七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1130年(建炎四年),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赏析秦观是当时名僧道潜的好友,对佛理也进行过探究。他写的《圆通院白衣阁》说:“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还是此花并此叶,坏空成住未曾闲。”表明了他的心灵感悟。晚年屡遭贬谪,更是悉心向佛。这两首诗,前一首写世事烦冗,公余到这清幽的庵中坐禅,深合情性;后一首径直以蒲团生涯自况,以见出“世缘终浅道缘深”。二诗在层次上是递进,让人看出作者的主观追求。在风格上很平淡,尽管其中不无某种无奈的成份。应该指出的是,秦观晚年的生活形态和人生追求,导致了其诗风的变化。前人每认为他的后期诗风“严重高古,自成一家”,可以由此看到一点消息。这两首诗也是典型例证。[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