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清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所属菜系江西传统小吃

樟树清汤简介樟树清汤(亦称馄饨、云吞、抄手、樟树传统称之为“猴子”包面)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从明末清初形成,是一道久享盛名的风味小吃。

樟树清汤,以“竹膜纸,包丁香,一投投进了赣江,风吹波浪起,赶紧用碗装”的顺口溜,概述了其特点。即清汤皮子薄如竹膜,馅心殷实鲜红赛丁香,下清汤的水宽大,好似赣江,等水开后,投进的清汤被冲上水面(浮起),即要求赶紧用装好调料(食盐、酱油、萝卜干、陈皮粉、胡椒粉、味精、麻油、香菜等)的汤碗盛装。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清汤就已制成。

典故传说传说一:

传说樟树清汤是一个叫孙发云开始传承发展起来的。孙发云是樟树义成人,1803年出生,中年以后在樟树芗溪街专售包面(清汤)营生,由于他的包面(清汤)与众不同,人家一斤面粉擀清汤皮子200~300张,而他却擀出了400~500张,薄而竹膜,别的店家只用猪肉做馅,而他除了精选上好猪肉外,还加入虾米、猪油渣等,使馅料味道特别鲜美,与众不同,又因他的小名叫“猴子”,同时他打清汤皮子用擀面杖,象孙悟空耍金箍棒,慢慢地食客就将他的清汤叫做“猴子包面”。

传说二: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樟树,在药码头(即樟树大码头)闻得一陈陈香味,问随从“何物也?”随从打听回禀“樟树清汤”。乾隆即在一张小桌子旁坐下来,要了一碗品尝,其味鲜香、微辣,乾隆皇帝啧啧有声,越喝越有味,额头沁出了汗珠,去除了旅途疲劳,禁不住拍案而起说道:“清江(樟树原名清江)包面,奇食也!”

风味特点皮薄馅鲜,风味独特。

制作工艺主料:清汤250张、猪瘦肉250克

配料:猪骨1000克、虾米30克、猪油渣30克、萝卜干150克

调料:葱花、香菜、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蚝油、蒸鱼豉油各适量

制法:

1.将猪骨洗净,熬煮猪骨鲜汤备用。

2.猪瘦肉剁成极细的肉泥,纳碗内,加精盐、味精、胡椒粉、蚝油拌味。

3.虾米入锅用小火烘干出香味;猪油渣炼干油脂至酥脆香浓,然后与虾米一同剁成极细的末,加入肉茸内拌匀成馅。

4.取清汤皮一张,包入猪肉馅心1克,成气泡状清汤。

5.汤碗内调入适量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蒸鱼豉油、葱(切末)、萝卜干(切末)15克、香菜(切末)及猪骨鲜汤。

6.锅内放水烧沸,下入清汤25只,待清汤浮出水面,速捞出放入调好味的猪骨鲜汤碗内即成。

新派药都药膳(清汤系列)一、鸡内金肉清汤

原料:鸡内金7克,鸡脯肉50克,清汤皮子20张,鸡蛋黄一个,精盐、味精、甜酒汁、胡椒粉、生柚、麻油、葱花、鸡骨汤各适量。

制作:1、将鸡内金焙干碾成细末;2、鸡脯肉斩成茸,装碗内加甜酒汁、鸡蛋黄、精盐、味精、胡椒粉、鸡内金粉搅拌均匀备用;3、取清汤皮子将馅心包入,投入沸水中煮熟、捞出装入调好味的鸡汤中(预先将鸡骨汤烧沸,盛碗内,调好味,少许生抽、麻油、撒葱花和胡椒粉)即成。

特点:鲜香肉嫩。功效:健脾消食,止遗尿,适用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小儿疳积、消瘦无力、食欲不振以及小便频繁等症。

二、陈皮羊肉清汤

原料:陈皮5克,羊里脊肉50克,清汤皮子20张,精盐、味精、料酒、葱姜汁、胡椒粉、蚝油、油炸虾米、生抽、麻油、葱花、鲜汤各适量。

制作:1、陈皮洗净,切成细末;2、羊里脊肉切大片(用水漂去血水),挤干水,斩成茸,装碗中加葱姜汁、料酒、蚝油、精盐、味精、胡椒粉、油炸虾米及陈皮末,拌匀作馅;3、取清汤皮子将馅心包入,沸水中煮熟后捞出,放入调好味的汤碗中,撒上葱花即成。

特点:陈皮清香,羊肉鲜嫩。功效:理气和中。适用于妊娠引起呕吐、食不下、恶闻食臭、疲乏无力等症。

三、黄芪鲈鱼清汤

原料:黄芪15克,鲈鱼肉50克,清汤皮子20张,鸡蛋清一个,葱姜汁、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麻油、葱花各适量。

制作:1、鱼肉斩茸;2、鱼头尾、骨头剁成块(加姜块、葱结,熬汤汁〈成乳白色〉);3、将鱼茸装碗中加精盐、味精、葱姜汁、料酒、胡椒粉、蛋清等拌成馅;4、取清汤皮子包入鱼茸馅心;5、将鱼头尾骨过滤去渣调好味装入汤碗中;6、将包好的清汤投入沸水中煮熟,即捞起装入汤碗中,淋入麻油,撒入葱花即成。

特点:汤汁乳白鲜浓,清汤滑嫩。功效:补气养血,生肌收口。适用于气血两虚之症以及疮疡久不愈,尤宜于手术后促进伤口愈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