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杨子华也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北齐校书图》宋代摹本,纵29.3厘米,横122.7厘米,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据宋人题跋,原为杨子华作,水墨着色,横卷,卷首画一少年侧立,捧经书阅读;一学者坐椅上执笔书写,侍从二人托纸砚;一人执书卷,身后女侍二人。中段榻上二人书写,一使侍转身与抚琴人对话,榻后女侍二人,榻侧三女侍各手持几、琴、壶而立。卷尾画二马,一人拱手执鞭,二人牵马,一位牵马人似西域人。 画中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张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叡墓壁画相吻合。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叡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北齐校书图》
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於壁垒,夜听蹄恝长鸣如索水草。图龙於素,舒卷辄云气荣集。世祖重之,使居林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时有王子冲善棋通神,号称二绝。阎立本云:“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喻,其唯子华乎?”有斛律金像、并齐贵戚游苑图、宫苑人物屏风、黻中百戏、狮猛图并传於代。画作有隋朝官本《斛律金像》、《北齐贵戚游苑图》、《义卫出行》、《宫苑人物屏风》、《邺中百戏狮猛图》。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邺中北宣寺、长安永福寺等地都有他的壁画。
杨子华亦为香港写生画会及香港美术会会员。
1995年至今参加香港写生画会会员作品年展
1996年至今参加香港美术会会员作品年展
1996年至今参加香港艺穗会会员作品年展
1997参加「香港庆回归画展」
1999参加「十人画展」
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音乐教育系教授1962年出生,大连人。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音乐教育系教授。1983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沈

阳音乐学院,1998年就读沈阳音乐学院骨干教师进修班,2007年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高级访问学者。
在鞍山师范学院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艺术系主任、音乐系主任、兼任鞍山市艺术高中校长、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市政协委员等职务。曾获鞍山市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市十大女杰出青年、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等称号。
多次在市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中参与筹划工作,并在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等演出中担任独唱。多次在市电视歌手大奖赛中担任评委。
先后撰写了《声乐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名曲欣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大学生音乐基础教程》(春风文艺出版社)等专业书籍和教材。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乐府新声》等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