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1956年出生,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福建省岩土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兼任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编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岩土与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福建建筑》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有:桩基工程、复合地基等。主讲《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土力学》、《地基基础》等课程。参加国家重点自然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从事过“江阴长江大桥北锚碇区砂性土流变试验研究” 、“被动荷载影响下的桩基性状研究及其CAE&CAD软件”等国家重大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过“桩、土工织物复合地基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减少沉降桩在福建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桩基沉降的非线性性态研究”等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主编《砌体结构》、《地基基础》等教材,已出版3部教材和专集;发表“饱和砂性土流变特性的试验与研究”、“桩基沉降的非线性性态研究”、“受堆载超载影响下的桩基性状分析研究”、“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等论文三十余篇。主持的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探索专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径” 、“建设类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三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参加《建筑施工》课程建设,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2.历史人物(清)[清](1848年-1913年)字季端,号愉谷,一号愉庐,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工诗文,尤善书。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 张建勋自幼受到诗书影响。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广西有著述、有影响的诗人。光绪五年乡试得中,成为举人。光绪十五年,会试通过,参加殿试。阅卷大臣翁同龢与李鸿藻各执己见,将自己赏识的列第一呈进。相持不下,协商再选,张建勋入选,以第一呈皇帝。光绪帝遂点张建勋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光绪二十年,张建勋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三年,出任云南学政。张建勋致力于边远之地的教育。他实施教化,提倡文风。百姓把他当作在偏僻云南兴学的功臣。光绪三十二年,以侍讲授道员,督学黑龙江。他“草创学校,抚学生如子弟”重教兴文,深为士子称道。
张建勋赞同辛亥革命。民国二年,卒于北京。
张建勋工诗文、善书法。光绪末年赴日本考察学务,与书法界有交往。著有《愉谷诗稿》。
3.西安交大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
先进材料接合与连接技术、加工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基于网络的焊接生产及专家系统;激光精密连接及其行为的研究。
工作简历
国际焊接工程师,中国致公党党员,西安市政协委员。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焊接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焊接学会焊接力学与结构设计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学术及科研成果
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技术引入到先进材料的接合技术研究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接合工艺。通过对先进材料各种连接加工过程中复杂现象的科学建模与数值仿真、加工工艺CAD/CAM与专家系统、以及加工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系统深入研究,对先进材料接合过程实施以最终加工质量和尺寸精度为控制目标的智能数字化控制。曾多次赴日本大阪大学作为共同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开展合作研究,交流研究生。与德国、日本、美国、丹麦、以色列等国家的同行有友好合作关系。
作为主持人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各种科研奖8项:1 项目 打破铸锻焊专业界线,创建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 项目 力学不均匀焊接接头弹塑性断裂工程准则研究 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1995;3 项目 力学不均匀焊接接头浅裂纹断裂力学参量研究 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1995; 4 项目 高韧性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研究 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1995;5 项目 石油天然气输气用焊管 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4; 获专利2项。撰写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5篇,EI收录20余篇,部分论文被引用。2007年获王宽诚育才奖.
4.宁波大学教授男,1959年4月出生。山东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应用数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校优秀课程群“数学模型”建设,从2000年开始,一直负责宁波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培训计划制订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三年中使得宁波大学参加竞赛的成绩每年一个台阶,从1999年以前累计获得浙江赛区二等奖3项的基础开始,2000年获得浙江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1年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浙江赛区二等奖2项;2002年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浙江赛区二等奖3项。其中本人指导的队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浙江赛区一等奖1项,另有若干获得浙江赛区二等奖。
5.郑州烟草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1962年3月出生于河南新郑。1987年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1990年毕业于郑州烟草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烟草科技》编委会委员等职。硕士生导师。获“河南省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12月任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主要从事烟草化学、香精香料和卷烟产品设计等工作。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Electrophoresis、JASMS、Chinese Chemical Letter、分析化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6.重庆工学院教授男,教授,工学博士,1971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开始任教于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7.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男,1968年6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毕业,现任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87.7-1992.7在内蒙古医学院学习;
1992.8至今 在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
2004.6-2005.6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修学习。
参加国内外学术组织情况:
1993年加入中华医学会;
1997年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
承担科研项目、取得主要科技成果及获奖等情况: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保留胸大肌、小肌,胸部不变形;
被膜囊内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
以上两项均已科研立项,在积累病例阶段。
发表学术论文及出版学术著作情况: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82例诊治体会》;
《直肠癌低位全切除肠管拖出吻合32例》;
《腹腔镜治疗肝囊肿12例》;
《囊内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肌能亢进症96例》;
《双腔引流管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研究方向及技术专长:
主要擅长治疗乳腺、甲状腺、胃肠道肿瘤及小儿外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