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竹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流行瑶族竹筒,又称竹筒琴。是瑶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等地。 

形状用一段竹筒制成,筒长120厘米~140厘米、筒径9厘米~10厘米,上端敞口,中间打通竹节,下端底部留节。以选用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毛竹为好,并在筒身外表饰以各种花纹图案。

演奏演奏时,奏者立于筒侧,双手持握竹筒上端,以竹筒的底部冲击地面,发出有节奏的“咚咚 ”之声。其发音高低、音量大小与竹筒的长短、筒径和筒壁厚薄都有直接关系。竹筒较短、筒径较小、筒壁较厚者发音就高,反之则音低。以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老竹发音最佳,音色亮、共鸣强、传远好。用于民间歌舞伴奏。在民族节日或喜庆场合,常常是几个或十几个竹筒同时击奏,音响谐和,气氛热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