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如果在人行道上看到香蕉皮之类,52岁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张国恩一定会俯身拾起扔进废物箱:“对我来说,捡香蕉皮不是件大事,可若是行人不注意,踩在上面摔一跤就不是小事了,特别是老人,也许会严重影响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张国恩不会忘记,母亲80多岁时摔伤了股骨,从此,老人的步行范围便只是家中的天地了。90岁的母亲是两年前去世的,此前七年间,吴(昌硕)门第四代传人张国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边作书画边陪伴母亲。2003年年初的一天,当信佛的老人听说儿子以精心抄写的一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法作品参加上海慈善基金会组织的义拍活动,所得款项悉数捐赠,用于为20名贫困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费用时,老人开心地笑了:“做人就是要多做善事。”母亲的赞许被张国恩视为对自己的“最高褒奖”,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幸福。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张国恩每年都捐赠书画作品参与“蓝天下的至爱——点亮心愿”等慈善义拍,七年来募款早已超过百万元,除了助老复明,希望小学、癌症俱乐部、灾区重建、孤残儿童等都是他所关注的。在第三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的评选中,张国恩以高票当选。“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乐于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实践者和宣扬者。”这是张国恩对自己善行的解释。作为吴门艺术的杰出传人,他在潜心书画创作的同时,也传承了吴昌硕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博爱精神。张国恩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母亲去世前两年拍的。画面上,母亲坐在家中客厅的沙发上,张国恩蹲在一旁,正在为母亲洗着脚、揉搓着脚趾,两人笑得阳光灿烂。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张国恩曾在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着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今年初的全会上,他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开展普及公民“孝道文化”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张国恩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孝道”与亲情、家庭、社会责任和义务关联密切,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氛围,对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进行强有力的制度化的“孝道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成人子女啃老、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家长不承担抚养子女责任等案例比比皆是,张国恩提醒职能部门和媒体积极倡导“孝”。读看张国恩的字画,总觉得其间透出一种“精神劲”,比如墨荷,虽无彩笔点缀,“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凝重跃然纸上;那幅曾在慈善义拍中拍得近20万元的“和谐盛世图”,画面并不华丽喧闹:一个藤篮,盛着四季鲜果,可谁都会发出由衷之声——这便是和美生活的意境;而临昌硕公的为一亭书长联也许可以说是张国恩的内心写照:“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于是,总觉得自己这辈人“沉甸甸地背负着五千年”的张国恩乐于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鼓与呼。近年来他参与了8次慈善义拍捐赠,募集善款百余万元;他关注孤儿,为一个领养孤儿但生活困难的家庭找到长期资助者,使生活得到保障;他还经常向寺庙、癌症俱乐部、贫困山区、灾区捐资赠物,广结善缘在国画艺术的翰墨中,吴昌硕大师独创的吴门画派里,王一亭、王个、吴长邺、曹简楼、张国恩已为世人关注。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张国恩先生是吴门弟子,曹简楼先生的高徒,是继承吴门传统笔墨并有创新发展的代表。著名作家王小鹰对张国恩的画风颇有研究,她在报刊上著文称道:“国恩近作,虽仍是吴门的作风,却仿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国恩下笔简洁干净有力度,用色纯净而绚烂,是内心对所绘对象的欣赏和热爱,荔枝小鸡,石榴蚱蜢,花卉蔬果等,从寻常事物中品味到平凡生活的无尽乐趣,是心灵对生活的喝彩!”张国恩的书画作品已为北京、上海和国外人士广泛收藏,也成了不少实业家购藏佳品。上海俊悦光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荣喜告诉记者,他购藏张国恩书画作品已多年,随着他的画技和声誉不断提高,不仅物有所值而且是传统文化馈赠佳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办的第六届“点亮心愿”慈善义拍的现场直播中,世博集团外服公司党委书记陈美娟以10万元的价格拍得张国恩的新作《岁朝清供》。该公司总经理顾家栋表示,拍张国恩的画能让职工感染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让更多的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受益,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在那天拍卖现场,张国恩一幅仿吴昌硕石鼓文书法作品,几经回合,被书画收藏者陈文韵女士以12万元的竞拍价“定下乾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