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未经处理的竹板叫毛板。源自古代刑罚:

汉景帝八年,景帝颁布《箠令》,对笞刑作了详细的规定。规定用刑的部位为“笞臀”,这样就避开了人最重要的胸、腹、腰等要害部位(笞刑后经改革,也允许背、腿分受)。其刑具为竹制,“长五尺、末薄半寸,皆平其节”(以后也可木制)。未经上述处理的竹板叫“毛板”。毛板当然对人的伤害更甚。明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蔡瑞虹忍辱报仇》一文中讲述了蔡瑞虹为夫报仇的故事。蔡的仇人被抓获归案,太守查明其罪行后,“大怒,喝教选上号毛板,不论男妇,每人且打四十,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可见毛板的厉害。《箠令》又规定行刑时,“中途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这一条十分重要。想想要是没有这条规定,虽然仅对犯人“笞四十”,但若行刑时选用十名身强力壮的大汉排着队施刑,每人拚足吃奶的劲打上四板后再换下一个,这样下来还打不到四十板犯人的臀部就被打烂了。

用途: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