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闽南理工学院广播站(The MNUST Radio Station)是学院的党委领导下的党政机构,是在共青团闽南理工学院委员会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院唯一有声媒体。
自1999年创办以来,闽南理工学院广播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提高自身工作水平。随着我院宝盖校区的飞速发展,我院广播站的工作更是取得了可喜可贺的进步。
现学院广播站由学院蚶江校区“校园之声”广播站(Voice Of Campus)以及宝盖校区(本科校区)“夏季物语”广播站(Summerice Radio)联合组成,构成了覆盖全院的声音网络——时刻准备着,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献出最真诚美好的声音![1]
“校园之声”广播站(蚶江校区)闽南理工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Voice Of Campus)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经历10年的风风雨雨。
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位于学院蚶江校区行政楼二楼,每周一至周五节目不断,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综合与热门相容,时尚与古典通行,深受广大老师、同学的支持与喜爱。


“校园之声”全站现有成员40余人,下设办公室、播音部、记者团、宣传策划部、编辑部、后勤装备部等六个部门,每年通过纳新,严格筛选出优秀人才,组成精英团队。以良好的形象,饱满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展现在大家面前。先进的播音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广播工作,将好听的节目,优美的声音传达给每位听众,欲成为“宝盖山下、石湖港畔最美丽的声音”,被学院师生们誉为“值得信赖的声音”[2]。
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不仅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自我管理,而且注重对外的交流和对内的团队建设。
在对外活动方面,“校园之声”广播站历来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交流合作,并与兄弟院校的电台机构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访问。多年来,该站通过公共关系、网络、实地考察、面对面访问等多种渠道和方

法,陆续与石狮市政协、泉州市政府、石狮市人民法院、武夷学院《武夷学院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广播站、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广播站、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记者团、泉州理工学院广播台、江西省宜春学院广播站、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广播站等建立了广

泛的交流和联系。
石狮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吴明晶法官曾为该站2008年普法活动采访题字;原石狮市政协丁家全主席曾为该站内部刊物《新芽》题名;泉州市政府督学、泉州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赖东升先生也亲书《校园之声》贺匾一块,希望“校园之声”广播站越办越好。
每年,“校园之声”广播站还会精心组织欢迎新成员晚会、安排全站成员外出郊游、为站内成员开办“生日会”等。
“夏季物语”广播站(宝盖校区)闽南理工学院“夏季物语”广播站(Summerice Radio),其前身是2008年5月12日为播出“汶川大地震特别节目”而由我院特约主持人团队临时成立的“闽南理工学院宝盖校区播音组”。本站于2008年6月完成初步人员组建;于2008年9月7日完成全部策划,通过院团委、学生处的多次严苛审核并正式命名。2008年12月28日举行的赞助经费高达2000余元人民币的夏季物语第一次年会,标志着闽南理工学院夏季物语广播站正式成立。

学院“夏季物语”广播站位于学院宝盖校区(本科校区)行政楼二楼。作为我院本科校区的重要宣传阵地,该站不仅每周推出五档精心制作的专栏节目,而且能够根据特殊的节日和事件或校园的最新动态实时放送大型专题节目。即体现了广阔的、多姿多彩的大学生视野、展现了我院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又创造了“大学”-“社会”-“世界”点线面一体化的动态声讯空间。
“夏季物语”全站现有成员43人,设立办公室、播音部、编辑部三个职能部门。作为高校学生组织实施战略性自主运行和推广创新组织文化的成功案例,Summerice Radio除了有其温馨整洁的工作环境和现代化播音设备,更以阳光多彩、健康团结、富含创新意识的组织文化、极尽苛刻的标准化面试系统、为每位播音主持人员量身定制的动态培训体系以及杰出而又规范的组织管理和运作管理,铸造了每一个“夏季物语”人家一样、梦幻般的庄园。“夏季物语”命名理念中文名:夏季物语 英文名:Summerice

意指夏天的事物所表达的含义,也像Summerice(夏日里的冰淇淋)一样美好。总而言之,富含夏天的绿色生机、金色阳光、和冰淇淋的浪漫。
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要如生机勃勃、阳光向上,并且充满惊奇、甜蜜、浪漫的夏日一样,在校园里绽放我们的笑容。
而整个名字以ice作为summer的跟随,也体现了全站追求以人为本,创新为主的思想:夏天的冰淇淋总是充满想象,花色多样,口味众多。而每一个广播站成员就是美妙的冰淇淋设计师。
“夏季物语”命名以来,它的文化精髓熏陶着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它不仅为每一届成员所深深热爱着,而且不断激发着一代代“夏季物语人”的热情和智慧!
“夏季物语”作为组织文化的标识,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更代表着一个团队在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方向上的一贯承诺与真诚心声!关于英文名“Summerice”的由来“无论四季变迁,从夏季里的阳光出发,找寻缤纷的雪糕温柔与点滴关怀”
闽南理工学院“夏季物语”广播站(Summerice)。其英文名Summerice得于2003年9月,灵感来自安七炫在2001年9月1日发布的第一张个人专辑《KANGTA 1st. Album》中的 《Last Summer Night》一歌。《Last Summer Night》一曲的歌词饱含着为恋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感情。构成了夏季物语广播站无私与亲情的家庭文化内核的一部分。

听《last summer Night》。想一下夏天的晚上。
没有雨。你有一篮子心事,慢慢说出来。
有点小难过但是很美满,没有怨言。心甘情愿。
周遭的风景是树叶吹动,
安静的公园里的一头有卖雪糕的小女孩推着冰箱。
花色多样的海报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或者是夏天近夜的黄昏也可以,有还有点暖暖的金色的阳光。
可能是中午的阵雨。空气清新如水。
片云未散,心情平静舒畅。
温暖的回忆是年轻的万花筒和七巧板。Summerice名人堂1.首届“夏季物语”广播站全体成员名单:
站长:吴家琦

办公室主任:林巧惠 副主任:陈晓蓉
办公室干事:江畅、张琳
播音部部长:陈文慧 副部长:付娟
播音员:肖敏 张榕玲 曾璐璐 连婷 陈发彬
陈奕婧 陈晓蓉 严萱
总编辑:朱虹莉
责任编辑:邱紫娟、陈镇发
编辑:江小芳、蒙洁
记者:叶口云、张晓云、向洪、陈伟民
2.历届核心成员:
吴家琦:毕业于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曾任南安一中校学生会副主席。Summerice两届站长、两届闽南理工学院团委学生会 副主席、纪检组长、学院特约主持人。后通过福建普通专升本考试被福建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
林巧惠:闽南理工学院夏季物语广播站两届办公室主任、两届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学院雅韵艺术团优秀舞蹈演员,据保守估计在我院贡献优秀POP宣传海报百余张。后通过福建普通专升本考试被厦门理工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录取。
陈文慧:首届夏季物语广播站播音部部长。学院雅韵艺术团优秀声乐、舞蹈演员。首届动感地带“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季军。组建时期播音部选秀“状元”。
严萱:闽南理工学院第二届夏季物语广播站播音部部长、首届经管系学生会文娱部副部长、雅韵艺术团优秀舞蹈演员、首届学院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第二名。
肖敏:闽南理工学院第二届夏季物语广播站主播、首届经管系学生会副主席、经管系辅导员助理、第六届农运会金牌志愿者。首届经管系配乐诗朗诵大赛冠军。其个人性格魅力作为组织文化的代表深深影响了一代夏季物语人,站内爱称“小月姐姐”。
朱虹莉:首届夏季物语广播站总编辑。学院体育部干事。在编辑部主办的全院大型活动中均有杰出表现。

林子杰:曾任MNUST本科部学生会外联部部长。2009-2010年“夏季物语”广播站站长,院团委宣传部部长。历任播音员、站长助理。2008年Summerice播音部选秀“状元”,曾主持多台学院大型文艺晚会。
郑浩生:2009-2010副站长、历任广播站副总编、总编、站长助理职务。任总编期间,其在编辑部的改革工作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善了全站的运作,稳定了全站发展。站内成员赠予绰号“Summer大叔”。
陈瑾雯:第三届“夏季物语”广播站(2009-2010)办公室主任、2009-2010院学生会文娱部部长、“2009校园十佳歌手”大赛TOP2。
徐晗曦:第三届“夏季物语”广播站(2009-2010)播音部部长、曾任光电系学生会秘书长,身兼手语、芭蕾、歌唱多种才艺,受到站内学弟学妹的广泛尊敬。与何源远同获首届经管系配乐诗朗诵大赛第二名、最佳组合奖。作为“校园特约主持人”,曾主持多台学院内外大型文艺活动。
薛原:“夏季物语”广播站(2009-2010)编辑部部长、“2009校园十佳歌手”大赛TOP12,吹得一手好笛子、弹得一手好琴,站内成员赠予绰号“ice哥哥”。
何源远:“夏季物语”广播站(2009-2010)播音技术总监,曾任光电系主席团成员。出生于播音世家,有辩才。经前任站长特别嘱托,作为2009-2010广播站播音业务技术指导开设播音课程,培养了新一届优秀的播音主持团队,并为此舍身忘我、积劳成疾。播音部成员赠予绰号“老大”,站内神秘爱称“烧饼”。曾主持多台学院内外大型文艺活动。
(编者按:部长级以上、部长级以上业务职称或对广播站建设有可供查证之突出成绩的贡献者,在经过站务会审定后可以编入 《历届核心成员》名册。)

3.选秀状元:
(1)组建时期各部门选秀状元:
办公室-林巧惠、播音部-陈文慧、编辑部-邱紫娟
(2)2nd'-2008年11月第二届选秀状元:
播音部-林子杰、编辑组-郑浩生、记者组-向阳雷。
(3)3rd'-2009年9月第三届选秀状元:
播音部-曾沐隽、编辑组-郑佳冰、记者组-高倩倩。
4.历年年会表彰人员:
(1)2008年度年会表彰名单:

劳动模范:吴家琦
优秀播音员:付娟 肖敏
优秀编辑人员:朱虹莉 江小芳
(2)2009年度年会表彰名单:
劳动模范:林子杰 郑浩生 何源远 卢毅鹏
优秀播音员:王海诚
优秀编辑人员:薛原 向阳雷、
5.Summerice团队在学院历届主持人大赛取得的战绩:
(1)首届动感地带“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
(占据前八强,并勇夺唯一单项奖。)
冠军:张榕玲;亚军:严萱、吴家琦;
季军:曾璐璐、付娟、陈文慧;
优胜奖:陈镇发、林生威;

短信投票最具人气选手:林生威。
(2)第二届动感地带“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
三等奖:徐晗曦、郭永强;
优秀奖:何源远、陈瑾雯;
最佳口才奖:何源远。
(其中徐晗曦为复赛、半决赛双料第一名,何源远为复赛第二、半决赛前四。二人皆因客场作战、发挥不佳在总决赛憾负。)
(3)第三届动感地带“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

(占据前三强并包揽所有单项奖)
一等奖:卓星宏;二等奖:张威强、徐娟;
三等奖:龚晨;优秀奖:邓智远、林楚菁、李威;
最佳口才奖 卓星宏;最佳才艺奖:张威强;
最具主持潜质奖:徐娟。设备支持夏季物语广播站配备PA-33-08调音台、AE-8850C功率放大器、SL-908无线麦一组、T-115中型外场音响一套、电工设备:Malata MK-115与OSD型号TM-120,以及电脑一台。
广播站的这套设备满足了多路输入,并给每路的声信号提供了:放大,高音、中音、低音等方面的音质补偿功能,它还对每一路路声源泉提供良好的空间定位;另外,它还可以对混声灵活调整混合比例,站台的节目直播选择性在多种输出(左右立体声输出、编辑输出、混合单声输出、监听输出、录音输出以及各种辅助输出等)的组合下,也变得丰富、灵活起来。
包括T-115中型外场音响在内的两套外场音响设备不仅为Summerice广播站在各大型校园活动中提供了基本的设备配置,还为校学生会、各系团总支学生会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支持,随时根据来自各方的正式申请开赴现场。
在设备的功用最大化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闽南理工学院夏季物语广播站的每一位播音员都会接受到专业的播音操作训练,以便为播音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学院领导对广播站工作亲切关怀,即将为夏季物语广播站新增网络通讯设备,整体提升广播站工作效率和质量。夏季物语的设备配置正朝着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建立成立体覆盖全院的音频宣传媒体。
闽南理工学院“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起源与发展

为了给全院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学院校园文化生活,为学院各大型晚会的举办选拔和储备主持人才,推动学院素质教育的开展。
2007年11月,首届闽南理工学院“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由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老站长黄河带领该站高层团队积极借鉴各院校类似大赛,倾力策划并领导全站成员于2007年12月底完成历时一个月的全部四轮比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全院师生的高度好评。从此,由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举办的“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以全院性精品活动的姿态,既成为了学院的一项传统大赛,也成为每年检验学院广播主持团队质量的一次大阅兵。
2009年第二届闽南理工学院“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起,开始由院蚶江校区“校园之声”广播站(Voice Of Campus)以及宝盖校区“夏季物语”广播站(Summerice Radio)合作举办。2010年闽南理工学院第三届“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则第一次由两校区的广播站全程联办,象征着两个校区广播站战略性合作的初步成熟。
大赛发展至今由首届大赛“冠亚季军、优秀奖、短信最受欢迎选手奖”的设置,变为“一、二、三等奖、最佳口才奖、最佳才艺奖、最具主持潜质奖”的奖项配置。
由于前三届大赛的总决赛场馆均设置在蚶江校区体育馆,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作为热情好客、不辞辛劳的东道主,为各届主持人大赛的成功举办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漫长赛程与360°严格舞台考验出于从大赛中挑选实力派大型晚会主持人的考虑,自2007年首届闽南理工学院“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起,该大赛就以漫长的赛程与全方位的、严格的舞台考验而著称,一直被认为是闽南理工学院难度最高的几项大型赛事之一。
大赛面向全院同学进行开放式海选,分为:初赛(海选30名)、复赛(30进20)、半决赛(20进12)和总决赛四个阶段,标准时间跨度为一个月。初赛由两校区的广播站分别承办,复赛一般在蚶江由两校区广播站联合举办。决赛阶段的比赛由半决赛的外场比赛和总决赛的内场比赛组成:其中半决赛的场地设在校外的小型活动厅(一般通过赞助商提供);而出于成本、效益等各方面的考虑,前三届大赛的总决赛场馆均设置在蚶江校区体育馆。

在漫长的比赛中,比赛随着轮次的发展而变得愈发艰难和严格。初赛的比赛以快速面试为主,内容较为灵活。复赛由自我介绍、才艺表演、模拟主持三个环节组成。到了半决赛,组委会进一步要求选手开始能够在众多观众的压力下完成自我介绍、才艺表演和妙语连珠三个环节,并给评委和观众带来全新的表现与演出。而总决赛则更进一步要求选手在观众爆满的体育馆里带来更为新鲜的自我介绍、才艺展示、模拟主持和自我拉票,在挑战自我中使自己不断升华。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闽南理工学院“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实力唱将、华丽舞者、小品演员、器乐专家……在历届大赛中,但凡笑到最后的赢家不仅都是广播主持的潜力新人,而且皆是身怀数种绝技的才艺能手。几年来,各类由具有较高水准的学院广播主持爱好者们带来的声乐、器乐、舞蹈等二十多种高水准的才艺技能不断提高着大赛的“含金量”,为学院大学生的高素质发展打造了一个闪亮的竞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