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张都大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资料

宋米芾《张都大帖》

【名称】宋米芾《张都大帖》[1]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规格】纸本,行书,纵29.4厘米,横33.8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法帖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耜)者。倘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1]

作品简介《张都大帖》与《烝徒帖》一样,是另一封自我推荐信。米芾在信中向长官说明他足以担任治理运河的工作,希望能做到“都大”位阶的官职。米芾清楚地剖析运河的河道弯曲、河水深浅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希望获得长官赏识。深知物理的米芾,与我们认知的艺术家形象,似乎有著天壤之别。[1]

作者简介米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