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佛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初期佛教系指释迦牟尼在世,至佛入灭后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

至于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后续的大乘佛教、秘密大乘佛教(或称金刚乘、密续乘)则是属于“发展的佛教”。

目前较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则是印顺法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提出的定义:“我以为,佛陀时代,四五(或说四九)年的教化活动,是‘根本佛教’,是一切佛法的根源。大众部与上座部分立以后,是‘部派佛教’。佛灭后,到还没有部派对立的那个时期,是一味的‘初期佛教’。”初期佛教的教理包括四圣谛、空三昧、十二因缘、五蕴、六入处、八正道等。后来汇集为由经藏(各种经文)、律藏(讲佛戒)、论藏(明示教法)所组成的“三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