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工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创造工程

本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订了一套创造工程训练计划.这是一项以系统地探明创造发明的过程为基础,以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力而制订的培训计划。这可以看成是创造工程的先树。创造工程的目标包括:直接提高创造力,提高研究与开发(r&d)能力以及对集体、组织进行改革和创新等方面。可以看出,创造工程就是以广义的创新为其目标的。通常认为,创造工程包括设定目标、寻求创意和付诸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设定目标,这指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据以确定创新的目标。任何领域里的创新,在它的第一阶段,都需要提出新的问题,大胆充分地预测未来,创造性地找到其他人还没有预感到的潜在的问题。这也就是说,能否获得重大的、第一流的创新成果,前提条件就在于是否具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地发挥出这一能力。

(2)寻求创意,即探索和提出创造性构思的过程。为此就要了解创新思维的过程和规律、人的各种创造才能、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特征及心理障碍等方面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和开发有助于人们充分发挥出创造潜能,产生出更多创意的方法和技术。

(3)付诸实现、是指将获得的各种创意充实完善、评价筛选、做出选择,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手段等付诸实施,完成创新的过程。

能否获得尽可能多的创意在创新成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创造工程的研究重点是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至人们常常把创新技术当作创造工程的代名词。

所谓创新技术,是在充分利用创造学对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特征及心理障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发出的一些有助于发挥群体综合创造效应或个体的创造潜能,从而获得更多创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在美国统称为"创造工程",日本人称作“发想法”或“创造工学”,德国称之为“创造性发现构想法”等。

献策会法是本世纪30年代问世的一种创新技术,意在鼓励人们充分利用想象力、联想及连锁反应,在自由交流的气氛中产生新的创意。60年代初,戈顿发明了另一种创新技术—综摄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类比手段的运用。戈顿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可表述为下述步骤:先是"变陌生为熟悉",通过类比,对问题进行了解;然后需要"变熟悉为陌生",改变人们日常的观察,认识习惯和思维入法,以摆脱熟悉事物的束缚,寻求新的创意;最后把陌生化过程中受到的肩发、类比中产生的联想等与问题强行结合,形成独特的方案构想。自综摄法之后,创造工程及各种创新技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