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口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放射性口炎又称放射性粘膜炎,是因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口腔粘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粘膜炎,根据病情和病程不同,可分为急性损害和慢性损害。

病因:放射线等高能辐射于机体,引起组织细胞和器官的一系列反应和损害,产生大量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超氧自由基,破坏细胞正常代射,引起坏死。临床多见于因口腔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和长期在不良环境中从事放射线相关工作的特殊人群。

表现:损害程度的轻重因射线源、辐射剂量、曝光时间、照射方法以及个体耐受差异不同。放射线照射后短时间内的粘膜变化称“急性损伤”,照射后2年以上出现的症状称“慢性损伤”。

诊断:特殊人群,包括接受头面部放射线治疗患者和长期从事放射线工作而又无良好安全防护措施的人员。接受射线后短期内或较长时间后口腔粘膜出现水肿、充血、糜烂、溃疡、腺体萎缩、口干、口臭等症状,并伴头昏、失眠、厌食、脱发、全血降低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与疱疹样阿弗他溃疡鉴别:后者无放射线接触史,有反复发作史和自身愈合倾向,口干不明显,损害以溃疡为主。与与粘膜干燥症鉴别:后者无放射线接触史,干燥症状呈渐进性加重,伴眼干、阴道干燥等全身性腺体萎缩症状。

治疗: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