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言字,是用来书面表达汉语方言所使用的汉字。当不能用常用汉字或没有可用汉字表意的时候,使用生僻字或新创造的字。
方言字形成中国幅员辽阔,每个民族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或者接受正统音的时间不一。就形成了语音的差异。
中国自古差不多都建都在中原,这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语音中心。中原音差不多一直为正统音,其它地区的语音为方音。所以,我国自古就存在方音的差异。这在扬雄的《方言》里就有清楚的记载和描述。
另外,中国方`的形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可以说,从中国大地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处于战争的动荡中,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会造成另一方的失败,这些失败者往往逃跑到一个更为落后、更为偏僻的地区,长期封闭的生活,他们原先的语音也因此停留在原先的状态,没有发展,渐渐就与中原地区形成差别,也就又形成了方言。现在各方言区的语音就是这样形成的。 然后却没有一个方言字的体系。
发展弊端中国的“语”和“文”脱节,是一大缺陷。中国的孩童要学会众多形体各?的印刷符号,才能够应付读写。两千多年以前,由于用刀在甲骨和木简上刻字不便,也为了经济的使用书写材料,就要用较少的汉字表达更丰富的信息。而白话文以北方方言的语法词汇为基础,兼有古典汉语,其他现代方言和外语的词汇。
对那些母语不是北方方言的中国人来讲,要学会白话文很是困难。因为白话文不是以他们各自的方言为依据。尽管汉语每种方言的使用人数和地理面积,超过欧洲大多数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地理面积。北方方言以外的所有方言统称南方方言。没有一种南方方言曾形成自己的方言文字。
[1]因此,南方方言也称为“不完全的语言”。在书写体系上,只好牵就使用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这就是汉语上的“牵南就北”现象。粤语、吴语和闽南语等方言虽然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汉字,但这些汉字只限于俚语等民间文艺用语的范畴,如民歌、地方戏等。
方言文字难以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南方方言的许多词汇在传统的汉语书写系统中找不到相应的汉字。这样的词汇?闽南语常用词汇的四分之一。但这个问题被西方传教士用方言拼音化的方法解决了。西方传教士们从中国南方登陆,首先接触的是南方方言。为了方便学习汉语,他们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这是汉语拼音化之始。随后许多中国学者也参加进来。一八零二年到一九一一年,有三十多个汉语拼音方案问世,其中多数是为南方方言所设计。一九二九年中国左翼学者在莫斯科为汉语每个主要方言和几个小方言都设计了拉丁化的新文字方案。这些方案曾被三百多个出版物所采用。
但在汉语发展史上没有哪种方言能够产生自己独立的书写体系。其原因一是方言文字一直不为公众接受;二是方言文字在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地位。拉丁时代的大作家但丁曾用非拉丁文字进行过创作。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中文作家用方言文字进行过创作。不仅文化人,而且普罗大众也不大使用方言文字。在广东话最为普及的今日香港,有文化的人在任何正式一点的场合都不使用广东话汉字。方言文字只是在学术上受到重视。
发展方式语言不断变化,文字相对固定,造方言字也是保护重庆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因为香港的报纸方言字很多,不懂粤语就看不明白。而在我们内地平时最常说的一些重庆话却不能准确地写下来,只能用一些类似的字来替代,但却失去了口语表达的含义与语气,为什么不能自己造字保护传统方言呢? 于是文墨轩是一个专门探讨传统文化的社团,开始了造字行动。
收集方言考证古书“第一步就是收集更多重庆方言的表达,我们就到大学城周边去找一些重庆老人聊天。”聊天过程中,社团的会员们收集了不少重庆特有的方言字和词。 在此过程中查阅《古代汉语词典》、 《词源》、 《蜀籁》等古代汉语、方言资料,按照形声字、象形文字等规律,并造出了第一批共5个重庆方言文字。
发展意义网络火星文等文化已经入侵80、90后年轻一代,希望能借造字引起大家对方言文化的关注,也是对火星文的一种对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