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 名: 见义勇为及其行政法规制
作者:方世荣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509309537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 元
内容简介见义勇为者反遭受益人索赔或担心遭索赔,又是一种冲击见义勇为的不良社会问题。被多家媒体关注的南京彭宇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彭宇称,2006年11月的一天,其帮助将倒地的老太太扶起并送往医院,此后老太太却说正是彭宇撞倒了她,并将他告上法庭。法院在双方均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人逻辑”并通过“自由心证”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随后,此案的“蝴蝶效应”开始陆续在各地出现。
作者简介方世荣,男,法学博士。现任河北省政学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司法部重点学科(宪法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2002年分别赴美国乔治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哥德大学作高级防问学者。 主持承担《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法制化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出版学专著和主编全国统编教材《论具体行政行为》、《论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研究》、《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法制化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等近40部,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行政时效制度》等论文150余篇。
图书目录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见义勇为概述
第一节 见义勇为的界定
一、“见义勇为”的词源学考证
二、对国内外有关“见义勇为”定义的分析
三、见义勇为的科学界定
四、见义勇为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第二节 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
二、主观要件
三、客体要件
四、客观要件
第三节 见义勇为的理念基础
一、自我实现论
二、互助论
三、公共负担平等理论
四、合作共治理论
五、人性善论
第二章 我国见义勇为立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
一、对见义勇为人的保护
二、对见义勇为的奖励与抚恤
三、对见危不救者的征罚
第二节 我国现行各部门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
一、民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
二、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
三、行政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
第三章 我国现行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缺陷
第一节 见义勇为立法层级较低、各地立法不平衡
第二节 见义勇为的行政法制度缺陷
一、制度违反平等原则
二、相关行政程序制度存在缺陷
三、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四、见义勇为经费筹集、管理机制不灵
第三节 有关见义勇为的各种立法之间的衔接不畅
一、有关地方立法与民法、行政法规定的衔接存在问题
二、有关地方立法与民法、行政法规定的衔接存在问题
三、见义勇为规范之间存在冲突
第四章 见义勇为现行立法的若干认识误区
第一节 不冒人身危险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见义勇为
第二节 对见义勇为行为必须给予物质奖励
第三节 鼓励流血牺牲
第四节 见义勇为者遭受的损害主要由社会负担
第五节 见义勇为法律制度是地方性的问题
第五章 见义勇为行政法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见义勇为立法的形式改革:统一立法
一、中国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提出与难点
二、国家对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必要性
三、国家对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可行性
第二节 见义勇为立法的价值更新
第三节 见义勇为立法的制度完善
一、创立对见义勇为的行政指导制度
二、完善见义勇为的行政确认制度
三、完善见义勇为行政奖励制度
四、完善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
五、完善见义勇为行政给付制度
六、完善见义勇为行政保护制度
七、完善与见义勇为有关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第六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指导制度
第一节 对见义勇为行政指导的必要性
一、预防与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
二、辅导与促进民间见义勇为行动
第二节 对见义勇为行政指导的可行性
一、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实践
二、指导民间见义勇为组织的经验
第三节 见义勇为行政指导制度的初步构建
一、见义勇为行政指导主体
二、见义勇为行政指导内容
三、见义勇为行政指导方法
第七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确认制度
第一节 见义勇为的确认主体
一、确认主体的专门设置
二、确认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第二节 见义勇为的确认标准
一、行为标准
二、证明标准
第三节 见义勇为的确认程序
一、确认程序的提起与受理
二、审查
三、决定
四、费用
五、确认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
第四节 对见义勇为行政确认的法律监督
第八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奖励制度
第一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制度的价值定位
第二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二、论功行赏原则
三、奖励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四、信赖保护原则
第三节 见义勇为的奖励标准
一、奖励标准的统一
二、奖励标准的确定
第四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种类
一、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
二、普遍性奖励与限额奖励
第九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补偿制度
第十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概况
第十一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保护制度
第十二章 与见义勇为有关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见义勇为的法律调整与法规范整合
中外见义勇为相关法规选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