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厂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因地形,用形制塞”是明长城常用的一种方法,花厂峪口在低洼处筑高墙,利用大山作为屏障,达到了防御效果。图为花厂峪南山上的障墙,外侧似狼牙,直上山峰。老岭在古老的燕山东端,山势陡峭险峻,树林茂密,古长城的残垣沿着山脊绵延向远方。

花厂峪就是老岭深处的一个山村,村子人家不多,散住在方圆约十几公里的范围,隔个山梁的就算邻居,从这家到那家上要走大半个小时。

花场峪是个老区,听说里面的感人故事不逊于沂蒙山和太行山,山崖上巨大的条石砌成[2]的长城基座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浅坑,就是当年冀东独立营与侵华日军血战时留下的子弹洞,这里也出现了怀揣手榴弹去集市上炸日本鬼子的英雄,而长城边向阳的坡上的三座坟墓则安葬着因抢夺敌人机枪而牺牲的一名排长和两名战士。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故事和坍塌的长城墙垣一样,已淹没在满山的苍翠中了,只有莽莽的青岩和千米高峰之上神奇的“天女木兰花”年复一年的互相诉说或倾听着这里的不朽。[1]

花厂峪位于秦皇岛市驻操营镇政府西侧15公里左右,归青龙满族自治县管辖,是著名的革命...这里有幻松、绝壁松、倒挂松和龙潭飞瀑等景点。北龙潭瀑布长年有水,落差70多米,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韵致...

1942年凌青绥联合县委办事处就设在花厂峪,这里成了当时红色政权的象征,成为凌源、青龙和绥中三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长城外东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在花厂峪建立的,当时开办了党校,培养出了150余名抗日干部,建立抗日军工厂、被服厂,储藏抗日军用粮食十万多斤,为保卫抗日斗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打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中,花厂峪人民为了保护凌青绥联合办事处的干部,有22名刚刚来到世间的孩子被亲生父母用奶头堵死,用水浸死,用石板压死,全村被划为"无人区",有84人献出了生命。革命胜利后,1958年花厂峪村被国务院授予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因此,花厂峪村被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