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金邦(1840年前后在世),定海厅(今舟山)岱山岛人。从小跟祖辈制盐。当时,制盐结晶用煮法,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一天偶然见盐箩、扁担上的卤水珠子经太阳暴晒结成盐粒,萌发用盐箩(底糊海涂泥)、锅盖等盛卤水让太阳猛晒,结晶成盐的设想。后又用门板等反复试验,逐步定型为用长约2米、宽1米的杉木板作底,四周钉上4—5厘米见方的木条作“堤”的盐板,并摸索出一套晒制工艺,称为“板晒法”,代替煮法制盐。板晒法工艺主要分摊板、收盐、沥卤三步。以10块盐板为一组,称一幢,开晒时将盐板摊置于四角钉有小木桩的晒场,既平整又通风,板内注卤,经日晒风吹结晶(盐粒),推拢铲入盐箩,沥干卤水,即成盐。一般早晒晚收,遇风雨或浓雾天,盐板收拢时10块一叠,最上面一块反面覆盖(俗称盖板)之,以免其余板内的存卤余盐遭雨(露)水稀释;并用绳索捆扎,防风刮倒损坏。待天晴,复摊板开晒。此法用力少而见效快,受到远近效仿,至19世纪中叶,岱山盐区全部推行,后又推广至江南各盐区。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