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抗日忠烈、将军姓 名: 周元

学 籍: 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5期高级班

字 号: 凯之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籍 贯: 广西省宁明县

军 衔: 国民革命军中将

生 卒: 1894-1938

军 职: 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3师副师长

周元,字凯之,壮族,广西宁明县洞廊村人,桂系中将。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给人放过牛。清光绪31年(1905)因生活所迫,入广西左江镇总兵陆荣廷部当兵。民团6年(1917)年,投靠孙中山,参加了“护法运动”。

1920年追随李宗仁,1924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

1930年任龙州教导团团长。

1934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5期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司令瘳磊)第48军第173师副师长,授少将军衔。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奉命率部参加淞沪抗战,10月17日在上海陈家行指挥战斗时,英勇拼杀,虽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他的忠勇爱国精神,受到上级嘉奖,被擢升为中将副师长兼517旅旅长。上海战役失利后,第21集团奉命驻守江西九江。

1938年5月初,日军在台儿庄受挫后,便调集数十万大军围攻徐州,妄图歼灭第5战区李宗仁部。为避免重蹈京沪战场覆辙,李宗仁决定放弃徐州,转移到豫南、皖西一带,并命驻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21集团军第7军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率一个团守宿县,以阻止沿津浦线北上的日军;命第48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一团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以掩护主力撤退。 周元率部于5月6日进驻防蒙城布置防务。此时国民党蒙城县长葛昆山逃往望町、高隍一带。

此时3000多名日军逼进县城,经过3昼夜激战,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9日县城沦陷。周元率2400名官兵虽英勇拼杀,仍大部殉国。周元突围至城东南飞机场时,在同日军激战中为国捐躯。日军也伤亡千余人。

为纪念这位守士抗战的将军,蒙城人民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为牺牲的官兵产筑起高大陵墓,并立碑纪念。同时还将城关镇改为周元镇,把乐育小学改变周元小学。

1938年秋,在周元的第二故乡——广西桂林市南部,还立有“故陆军中将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抗日阵亡纪念塔”一座,塔高5公尺,呈三棱形,两侧刻有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手书写的“成仁取义”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书写的“痛失干城”的题词。

牺牲后安葬于宁明烈士陵园。1985年5月21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

2.明代官吏、才子周元[约公元1398年前后在世]字微之,闽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末前后在世。与黄元同师林蓟地称“二元”。永乐中,以文学徵,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工诗,与林鸿等称闽中十才子。

3.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56年十一二岁进入北京舞蹈学校学习中国舞,毕业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担任民间舞教员,后又在新疆军区文工团等单位执教。1981年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长城”之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工作开始启动,我有幸成为总编辑部的一名成员,落户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从此开始长达二十余年的“舞蹈集成”编纂工作,直至三十套书出齐,已退休。退休后做些教学和编辑工作,讲授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文化,编辑与舞蹈有关的书籍和教材。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男,1956年生,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我系兼职博导,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科技政策研究,近期主要承担课题: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研究

2、区域自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3、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研究

承担项目

近期主要承担课题: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研究

2、区域自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3、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